首页 / 文化 / 葵邱书院首届“仁春堂杯”散文入围作品▏张亚玲▏犹记过年看大戏

葵邱书院首届“仁春堂杯”散文入围作品▏张亚玲▏犹记过年看大戏

刊头题字:尹祥君 葵邱书院书画顾问(著名书法家)

图/平台

犹记过年看大戏

文/张亚玲

“无戏不成年。”小时候过年,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看戏。

唱戏的是我们村的曲剧团。冬天农闲时节,演员们都会集中在大队部排戏。大年三十,舞台上扯起了幕布,摆上了戏箱。大年初一,咣咣咣,咚咚咚,锣鼓一敲,大戏开演,我们的春节时光就在戏台下消磨了过去。

大年初一上午演的戏很短,算是热身。我记得常唱的是《柜中缘》《安安送米》。剧中人淘气的憨厚让人捧腹大笑,安安的孝顺又让人心生同情。

重头戏都在每天的下午和晚上演出。看了《秦香莲》,我知道了人们为什么痛恨陈世美;看了《包公辞朝》,我对包拯多了敬仰。《陈三两爬堂》中陈三两的哭诉,听得我泪水涟涟;《风雪配》的大结局让我拍手称快。还有《打金枝》《卷席筒》《寇准背靴》等,每一场戏我都不放过。台上五彩斑斓的戏服、道具,演员或激昂、或抒情的演唱,如诗般的语言,曲折的情节,都让我如痴如醉,真是演不尽的人间悲欢,看不完的爱恨情仇。追求真善美,热爱文学的种子从那时起就埋在了心里。

为了占据最佳的看戏位置,一般在大年三十上午,人们就会搬上凳子到戏台下占位。戏开演了,村里万人空巷,戏台下人山人海。看戏的人不分年龄层次,男女老少都在戏台下汇合,进行着春节大联欢。我已入古稀之年的奶奶迈着小脚,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来看戏,场场不落,一坐几个小时。

孩子们凑热闹,扒着戏台,露个小脑袋,这是戏台下的第一排观众。《包公辞朝》中演王强的演员和孩子们互动,踏着鼓点走到戏台边,一甩水袖,一张白脸对着这些孩子,孩子们“啊”的一声缩下头。

没有带凳子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外面,踮着脚,伸长脖,看不见时就向里边挤,人群犹如一道道水波一起一伏。维持秩序的人手执一根长竹竿不停地示威,人欢马叫,比舞台上还热闹。

大年初五晚上,随着最后一声锣鼓声停止,大幕落下,但观众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一阵阵掌声和呼喊,使得演员一次次出来谢幕。戏落幕,年过完,这短暂的欢乐成为人们日后辛劳之余津津乐道的话题。

时过境迁,如今,过年的活动有很多,但小时候过年看大戏的情景仍镌刻在记忆里,生旦净未丑似在眼前,鼓声弦乐鸣犹在耳旁,每每想起,都有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作者简介】:张亚玲,小学教师,洛阳市作家协会成员,分别在《牡丹》《河南日报》《洛阳日报》《洛阳晚报》等报刊发表文章二百余篇。

葵邱书院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新老朋友投稿葵邱书院!

壹点号葵邱书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y2QW7G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