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答疑 / 如何评价宋太祖赵匡胤?

如何评价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7年,最大贡献就是结束分裂,完成了全国大部分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代,他的功绩,彪炳千古。

【陈桥兵变】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出生于洛阳夹马营。他出身军人家庭,祖父赵敬,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父亲赵弘殷先后任后唐、后晋、后汉的军官。

少年有志。天性好动,不喜静居。幼时读书不用功,喜欢骑射。母亲劝他读书。他回答:“治世用文,乱世用武。现在世事扰乱,儿愿娴习武事,留待后用,他日有机可乘,得能安邦定国,才算出人头地,不致虚过一生。”

赵匡胤起初投奔后汉大将郭威,屡立战功,周世宗柴荣时期任皇帝禁军最高将领。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趁周恭帝即位时年幼,尚根基不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国家大事】

北宋政权建立初期,摆在宋太祖面前的国家大事是什么?结束分裂完成统一、收复燕云十六州、巩固赵氏政权、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等等诸事。

【统一天下】

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这一时期,割据政权林立,他们为了争权夺地,长期混战,民不聊生。特别是北方黄河流域遭受的破坏更加严重。

从907年到959年这53年内,中原地区共更换了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更换了八姓十三君。同时,在南方和河东(今山西中部)地区还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

赵匡胤根据当时天下形势,采纳赵普等大臣的意见,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

963年他派慕容延钊、李处耘出兵两湖,灭荆南、湖南。次年,派王全斌、崔彦进、曹彬向四川进攻,第二年年初灭后蜀。970年赵匡胤派潘美率军进攻南汉,次年灭南汉。974年曹彬、潘美率十万宋军,向南唐发动进攻。开宝八年(975年),宋军直抵金陵城下,次年初,南唐亡。

宋太祖为了防止割据局面重演,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集中兵权。

宋太祖把军队分为禁兵、厢兵、乡兵和蕃兵。禁兵是中央正规军,“以守京师,备征戍”;厢兵属于地方,“大抵以供百役”;乡兵就地征募,不脱离生产,以维持地方治安;蕃兵是由西北沿边少数民族组成的地方军,用以配合禁军作战。宋太祖重点加强对禁军的控制。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贯彻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原则。建立枢密院掌兵的制度。废除殿前都检点等五个最高军职,把殿前和侍卫二司变为三司,称为三衙,分散和削弱中央军统兵官的权力,降低他们的品位级别。从而做到“兵符出于枢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属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最高权力由皇帝掌握。创设“更戍法”利用将卒频繁调动,造成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局面,使将官不能依仗部队威胁皇权。

但是,宋太祖重文轻武,提高文状元的地位,打压武将军,使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下滑,为靖康之耻埋下祸根。

(二)集中行政权。具体办法是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机构实行分事分权的方针。在中央分割相权。宰相只能管理一般行政,军事归枢密院。设三司使(盐铁、度支、户部)分割宰相的财权。设谏官牵制宰相等高级官吏。在地方由文官担任州郡长官,设通判相互牵制。

(三)集中财权。下令地方州郡赋税除留下一小部分作必要的开支外,其余上缴中央。消除了地方扣留大部分税收的弊端。

(四)完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序,举人必须经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使录取的人才都成了“天子门生”,直接效忠于皇帝。

上述措施对防止军阀割据,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带来了军事力量削弱,官僚机构臃肿等弊端。

【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宋太祖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工具有新的进步,除草的弯锄,碎土的铁耙子,耕地的铁铧犁等普及使用。兴修水利,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居《文献统考》第四卷《田赋考》统计,宋太祖开宝末年有垦田二百九十五三千三百二十顷。粮食的亩产量有所提高。

手工业显著发展。采矿冶铁技术有很大进步,用煤炭炼铁提高铁制农具和兵器的质量。陶瓷业、丝织业、造船业产量质量有新的突破。商品经济恢复发展较快,海外贸易获得迅速发展。

总结】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宋王朝的创建者,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他以杯酒释兵权,削除藩镇,以文治国,加强中央集权,他发展农业,,健全科举,整顿吏治,为宋王朝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1e5MWOe.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