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陆 / 通辽市: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产业活力提升城市魅力

通辽市: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产业活力提升城市魅力

来源:内蒙古日报

羊草产业发展迅速。 胡建华 摄

开鲁红干椒机选。张启民 摄

铝后加工。郭洪申 摄

库伦荞麦花海。

玉米晾晒。 张启民 摄

通辽市深入实施品牌强市战略,把“培育通辽品牌、打造品牌通辽”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坚持“兴一个品牌、带一批产业、强一方经济”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文化—品牌城市”良性互动,全面丰富发展内涵、增强产业活力、提升城市魅力。

7月19日,中国·通辽区域品牌联合发布会举行,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孟宪东到会致辞时说,城市品牌是城市形象的精华浓缩,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是城市精神赓续的有效载体。赋予通辽这座城市一个贴切而响亮的全域公用品牌,赋予众多通辽产品更加鲜明而别致的区域标识,这是通辽人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

品质驱动 让品牌“亮”起来

以创新提升品质,以品质擦亮品牌。品牌的背后是品质,品质的背后是创新。通辽市素有“黄牛之乡”的美誉,多年来在科学养殖、全产业链经营方面下苦功,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带动饲草、屠宰、加工、销售等相关领域快速发展,黄牛产业质效持续提升,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科尔沁牛业现已成为中国肉牛产业领导品牌之一。科尔沁牛业专注牛肉行业20余年,深耕于牧场田间,用心打造出集种植、养殖、繁育、屠宰、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和创新循环经济模式,在促进企业品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从产业链条中获得丰厚收益,从草业、繁育,到屠宰、加工,再到销售、流通,黄牛产业的“通辽发展模式”令世人瞩目。

现如今,黄牛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共荣共赢,带来了多重红利。草产品加工企业异军突起,成长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肉牛交易市场条件日渐完善,生意火爆。牲畜交易市场辐射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兴安盟等周边盟市和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等十几个省市区,初步构建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发展格局,催生了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牛肉及深加工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辽市以良种化繁育为目标,全覆盖推广良种应用。建有2个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和1个国家级种公牛站,优质种公牛存栏180头,年生产冻精350万支以上;2021年,在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基因选择指数和肉牛选择指数育种值评估中,全国排名前100名种公牛通辽分别占45头和17头,综合排名全国第一。实施母牛扩繁“万千百十”示范工程,全市饲养基础母牛超万头苏木乡镇达到64个,超千头嘎查村达到604个。依托自治区科技厅“科尔沁肉牛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支持,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畜研所、吉林大学等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组建通辽市肉牛育种科研团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计划2025年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肉用型科尔沁肉牛新品种,填补内蒙古乃至东北地区空白。

通辽市大力发展“互联网+肉牛”模式,推广肉牛标准化养殖,打造极具市场美誉度的现代化牧业。肉牛养殖标准化,是指在肉牛养殖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操作实施,包括牛舍建设、肉牛管理、饲料管理、防疫管理等。“科尔沁”品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2005年就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建立并实施28项科尔沁肉牛标准,并且连续多年被选为特供产品优秀供货商。借助互联网,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建立了“肉牛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该系统覆盖了整个肉牛产业,建立了全市肉牛数据库,实现了活牛和产品质量可追溯,通过输入产品追溯码、生产批号等产品的基本信息,就可以查询到产品的养殖作业、原料运输、基地加工、成品运输各个环节。

通辽市依托黄牛资源优势,在养殖模式、产业布局以及市场领域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不断放大牛产业的优势,正在走出一条牛气冲天的黄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以“牛”为媒、推广通辽。

创新驱动 让品牌“火”起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就是发展进步的源头活水,只有创新,才能占得先机、取得优势、赢得未来。创新精神赋予品牌建设持续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通辽市立足培育发展新动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化与高等院校合作,组织开展肉牛种子工程、玉米品种培育、蒙医药技术体系、新材料研发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大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产学研平台,着力突破一批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2022年,通辽市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力,产业根基多元稳固。实施节水增粮、奶业振兴、“菜篮子”基地建设等11项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27万亩,玉米示范区单产创东北产区纪录,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肉牛、生猪养殖规模稳居全区首位。开工建设产业建链延链强链和企业增资扩产、节能技改、智能制造项目300个,千万千瓦级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钙钛矿薄膜太阳能光伏组件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营收超百亿企业达到5家。园区区域评估成果投入应用,智慧园区项目建设完成,新增标准化厂房25.8万平方米。开鲁冷链物流园等28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启动实施,哈民考古遗址公园、宝古图沙漠旅游区晋升国家4A级景区。昶辉生物正式挂牌新三板,实现通辽本土企业上市新突破。

通辽市享有内蒙古“粮仓”“肉库”之美誉,把握好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契机,全力推进农牧业创新提质,让“中国碗”盛上更多“通辽粮”。倾力打造玉米全产业链,小品种氨基酸产能占全世界40%,肉牛种质资源、品种改良、养殖规模、交易数量、品牌价值均位列全国地级市之首……“科尔沁牛”“通辽黄玉米”的品牌价值越来越高。全市“风”“光”无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之地,科尔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成为辐射东北、华北地区的绿色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通辽市正在大力建设铝镍硅绿色新材料基地,以超低能耗、超低排放为目标,推动铝精深加工和镍基新材料产业的绿电替代、高端延伸,铝后加工产品延伸至120余种,电解铝行业烟气超低排放系统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水平大幅提升,全市创新指数正逐步提升起来,让人对通辽品牌认知度越来越高,也让通辽品牌越来越亮眼。

产业驱动 让品牌“强”起来

企业是品牌建设的主体。对企业而言,树立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和高市场占有率;对一个城市来说,企业品牌建设深刻契合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一个企业、一个城市能走多远,取决于其产业的持续发展,通辽品牌建设还要在不断的摸索中,发现差距、补齐短板,提高含金量。

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作为“中国蒙医药之都”,发展中蒙医药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最大的蒙药生产基地、蒙药材种植基地均在通辽,中国50%以上的蒙药成药产自通辽。走进内蒙古库伦蒙药有限公司,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药香。该公司始建于1957年,是全国首家国营蒙药生产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全国少数民族医药产品定点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蒙药制药企业。公司在同行业内最早被认定为“内蒙古老字号”,是中国蒙医药文化传承保护基地。

库伦旗的荞麦以种植面积广、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而闻名国内外。近年来,该旗充分发挥“中国荞麦之乡”优势,通过建设基地、培育龙头、改良品种等措施,壮大荞麦产业,延伸荞麦产品产业链,不断扩大“库伦荞麦”这一原产地证明商标的影响力。荞麦产品不但走俏国内市场,还远销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库伦旗依托沙漠、生态、美食、美丽乡村的资源优势,打造康养小镇和度假基地,让绿色经济创造更多发展红利。

通辽市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发力,实施新能源倍增、绿电替代行动,全市获批新能源指标723万千瓦,建成装机309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4%,超过火电装机规模。霍林郭勒、奈曼增量配电项目投入运营,国内首台纯氢燃气轮机示范项目落户通辽。2023年,通辽市积极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促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融合配套,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6万亩,建设饲草料基地570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80亿斤以上,肉畜出栏达到900万头只。大力发展绿色特色、节水高效、防灾避灾型农牧业,着力推动玉米、肉牛、肉羊、奶业、生猪、红干椒、荞麦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一批市级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争创国家优势特色玉米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壮大“新粮人”队伍,高质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化联合体,扩大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智慧农牧业,建设现代农牧业强市。(郭洪申 康桂君 贾雪)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2olOBqe.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