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答疑 / 慈禧干女儿周莹,清末女首富,历史上此人下场如何?

慈禧干女儿周莹,清末女首富,历史上此人下场如何?

慈禧只不过是因为拿了周莹的钱财,这才收她作义女,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好处。历史上真正的周莹比较惨,结婚不久老公就去世,累死累活将家族壮大,结果年纪轻轻就死掉了,而且夫家人还不让她葬入祖坟!

一、悲惨的婚姻。

周莹出生于1869年,陕西省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人,父亲周海潮是一名富商。

周莹从小就读书,而且成绩还不错,数学尤其好,展现出了一些从商的潜质。

不过周莹在十七岁的时候就出嫁了,丈夫名叫吴聘,泾阳县蒋路乡安吴堡村人。吴聘家也是富商家庭,父亲吴蔚文官至通奉大夫,他本人则官至资政大夫(极有可能是纳捐得的官)。

吴家和周家是世交,所以联姻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不过周莹不知道的是,吴聘那时候已经卧病在床了,而吴蔚文之所以给儿子找媳妇,其实就是为了冲喜!

不明就里的周莹嫁到吴家之后,在洞房花烛夜才发现了真相,但是她很懂事,知道木已成舟,于是不哭不闹,而是选择接受这一切。

从嫁入吴家那一天起,周莹既要当老婆,还要当护士,她没有怪罪狠心的公公婆婆,反而对他们十分孝敬。

周莹如此体谅和懂事,也得到了吴蔚文的高度认可。

吴蔚文知道儿子的时日无多,再加上他知道周莹是个好媳妇,心中对她也有愧疚,所以决定慢慢把生意交给她打理。

周莹虽然年纪小,但是头脑灵活,所以很快就上手了。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周莹嫁到吴家将近一年的时候,吴蔚文就在意外中去世了。丈夫吴聘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不到两年竟也去世了。

就这样,周莹成了寡妇,而且还没有子女(曾生下过一个女儿,但是夭折)。又因为吴聘是独子,所以周莹便成为了一家之主,在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便开始管理家族生意。

大约就在吴聘死后不久,周莹过继了一个儿子,名叫吴怀先,那时候还很小。

其实周莹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想接管家族产业,而且那时候也没有媳妇接受家族产业的传统。但是吴家实在是没人,眼看家族产业就要没人继承了,所以周莹不得不挺身而出。

所以说,周莹是十分悲惨的,出嫁不到三年,公公,丈夫,女儿都去世了,只剩下她一个才二十岁出头的女人,独子撑起这么大一份家业来。

二、周莹是商业奇才,开创股权激励机制。

周莹刚开始接手家族产业的时候,其实并不顺利,因为吴家父子先后身亡,有一些掌柜就趁机生乱,企图吞并吴家在各地的店铺。

就比如说吴家当时在四川成都负责经营山货药材的川花总店,以及在扬州的隆裕盐务总号的两位掌管,他们掌管着吴家一半以上的资产,却趁吴家父子相继身亡,欺负年轻的周莹,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想将这两家店铺私吞。

周莹心思细腻,很沉稳,她没有打草惊蛇,而是暗中派人调查那两个掌柜的罪证,然后带着证据去谈摊牌。

周莹对那两个掌柜就从仁义开始讲起,说得他们哑口无言,最后他们主动退出店铺的管理工作,周莹也没有把他们怎么样,发放遣散费,让他们回家去了。

紧接着,周莹在店铺里提拔新人上来负责管理,还将所有员工的薪酬提高两成,并且还承诺,只要营业额达到一定数额,还有年终奖可以拿,这样就几乎就是将所有人的工资提高了三到四成。

就这样,员工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仅仅一年多时间,成都和扬州的这两家店铺的营业额任务就提前完成了。

后来,周莹又在吴家所有产业里实行股权激励制度。周莹提出,员工自愿入股,工资的一部分可以选择先不发放,而是直接当做入股资金,年终再按比例分红。

对于那些在吴家干了很长时间的老员工,周莹还实行“阳俸阴俸”制度。也就是说,一个老员工的儿孙如果都在吴家工作,那么这个老员工可以退休,每月领取养老金,哪怕是他去世了,他的子孙还可以继续领取养老金,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工资,也就是阳俸阴俸都拿了。

经过周莹一番整顿,吴家在全国的产业也都开始稳定发展,吴家呈现出了比吴家父子在世时还好的发展势头,吴家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周莹之所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做得如此成功,就是因为她深谙做生意的原则,那就是遵循仁义诚信之道,这是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商业准则,哪怕是没有契约文书,只要在口头上承诺了,就一定照此执行。

在稳定了全国各地的店铺之后,周莹决定进行第二轮改革,那就是“土地改革”。

那时候吴家一共有1600多亩田,周莹将其中的600亩交由雇佣的人种植,得到的粮食来满足自家的供给;剩余的1000余亩田则直接交给佃户,每年只收取少量租金,几乎等于是白送,契约期限是二十年。

周莹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之前这些佃户每年连填饱肚子都难,周莹觉得这不合理,所以想施恩于他们,等佃户富足了,再谈田地赚钱的事情。后来周莹还免除了部分佃户的房屋租金,还对一些破旧的房屋进行了修缮。

可以说,周莹是在一个很重视员工福利的人,她这么做给她带去了很好的口碑,很多生意人在听说她的事迹后,也都愿意跟她做生意。而周莹则一诺千金,只要是答应下来的事情,哪怕后来亏本了,她也不反悔。

三、周莹运筹帷幄,将吴家产业扩大。

在数年时间内,周莹就将吴家现有产业全部进行了升级,然后她就开始了扩展生意范围链征程。

就比如说棉花产业,原本吴家每年只有3000来担的小规模,但是有一年,周莹没有学其他商户眼看棉花丰收就杀价的黑心手段,而是按照晚年的价格从农民那里收棉花,结果仅那一年就收了11万担棉花,基本上把农民手上的棉花全收了。

结果到了第二年,棉花歉收,周莹还是按照正常的价格收棉花,棉农感激他,也都愿意将买花卖给她,她再将买花高价卖给那些黑心商户,狠狠地大赚了他们一笔。从此吴家的棉花产业在当地做到最大,也成为了农民最信任的商户。

周莹之所以在棉花产业上取得成功,因为她深刻地懂得“贵极反贱,贱极反复贵”的市场规律,而且她更知道仁义诚信的商业准则,她将做棉花生意的成功经验放到茶叶和药材生意上,也获得了极大成功,还让吴家成为了陕西最大的茶叶商业药材商,而且分号越开越多。

然而最赚钱的生意,还是盐。经过周莹的一番操作,吴家拿到了朝廷400万盐引,每一张盐引一年可以运盐120斤,赚1两银子,这样算下来,光盐一年就可以赚400万两!

因为贩盐赚了钱,周莹又开始在布料,酒,油,粮食等等民生产业积极布局,经过数年的发展,吴家的字号在陕西,山西,湖南,湖北,四川,江浙等地遍地开花,甚至云贵和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都有吴家的分号!

到了十九世纪末期,吴家已经在全国闻名了。吴家的伙计出差,也都有专门的旅馆和饭馆居住和吃饭,而且档次还不低,由此可见一斑。

据泾阳县志记载,吴家在泾阳县的房产,足足占了半条街,如果再把吴家在陕西所有的房产加在一起,可能是“马跑千里都不吃人家的草”,可见吴家多么有钱。

四、周莹与慈禧太后的“母女情”以及她的慈善事业。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太后南逃到陕西西安。由于慈禧太后生活奢侈,但是又苦于经费不足,所以她变着法向陕西的富人要钱。周莹作为陕西首富,也拿了10万两银子孝敬慈禧太后。

原本周莹的儿子吴怀先不同意她这么干,因为他支持变法和革命,不愿意向慈禧太后捐这笔银子。不过周莹却说,朝廷如果不在了,那么国家就不在了;国家如果不在,我们的家怎么可能长久呢?

事实上,周莹作为一个传统的女人,对变法和革命确实不太懂,她心中的国家就是清政府,慈禧太后作为最高统治者,周莹觉得自己有必要共赴国难,所以她才拿出钱来。

当然了,对于她的做法,我们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大多数人跟她的意识还是一样的,而且她强烈的爱国心是也是值得肯定的。

在得知周莹捐了10万两银子之后,慈禧太后龙颜大悦,写下了“护国夫人”四个大字让人拿去送给她,还收她作义女。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周莹又拿出了大笔钱财交给朝廷还债,慈禧太后因此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的荣誉头衔。

除了这些荣誉之外,周莹在慈禧太后身上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好处,当然了,她也根本没有想要什么好处。

周莹的爱国心,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说她据经常做慈善。那时候陕西有许多喜欢做慈善的富商,除了吴家之外,还有姚家,陈家和王家等等。

那时候没有什么慈善组织,往往是哪里需要兴修水利,修路铺桥,大伙儿就凑在一起商量怎么办,各自出钱多少。而周莹往往是别人出多少,她就至少不比别人少,吴家也因此将“富则接济天下”变成了家风,后世之人也都遵循下来。

周莹也单独做慈善,比如说她在泾阳县城打了几十口深井,解决了两万多人的饮水问题和树前头牲口的用水问题;周莹还出资为泾阳县修建了沟渠,将泾阳县县城的排水引入渭水,解决了泾阳县城排水难的问题。

除此之外,周莹还积极办义学,免费让老百姓上学,管吃管住还发放奖学金,为泾阳县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大约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周莹就联络当地的富商一起建立了一个很大的义仓,平时将粮食储蓄起来,等到灾年再拿出来接济百姓。她的那些佃户因为受过她的恩惠,纷纷自愿捐粮食给她,她还出钱买了很多粮食。

有一年旱灾严重,再加上战乱影响,泾阳县来了很多难民,周莹就果断开仓放粮,还拿出五亩地出来开设粥厂,免费给难民提供食物。附近几个县的难民听说周莹在泾阳县开设粥厂,也纷纷往泾阳县跑。周莹则来者不拒,而且还加大力度采购粮食救济难民。

因为周莹做了这么多好事,所以百姓都很感激她,说她是个大好人,她死之后甚至有人管她叫“水娘娘”,还自发修建了一座庙来供奉她。

五、周莹四十岁去世,死后不得入葬祖坟。

1908年,周莹因操劳过度而染病去世,死时虚岁四十岁。周莹对吴家的贡献很大,然而吴家族人很守旧,竟然不同意将周莹葬入吴家的祖坟“柏树坟”,吴怀先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然而讽刺的是,“柏树坟”就是周莹在生前修建了,死后却不得入葬!当地百姓为了永世纪念她,所以才给她修了一座庙。

周莹去世后,其子吴怀先继承家业。吴怀先从小就接受周莹的教导,要诚信做人并惠及乡里,而吴怀先也是这么做的,而且十分尊重人,没有半点架子,也很爱国。

吴怀先虽然支持革命,但是他并没有参加任何组织,他曾与民国党元老于右任关系十分密切,而且还曾出巨资资助他革命。

吴怀先后来在上海居住,生活原本很富足,但是抗战爆发后,他将大部分家产变卖以资助国民党抗日。

再后来,吴怀先带着家人回到陕西老家,他得知中共也在积极抗日,所以就将一座老宅腾出来交给中共中央青年部用于开办学校,现在这所学校的旧址已经是纪念馆了。

为了支持中共办青年学校,吴怀先又开始变卖家产,很多祖上传下来的宋元明清的瓷器都被他给卖掉了。

吴怀先的同族人当中,有一个很出名的人,他叫做吴宓,后来成为了国学大师,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极大贡献。而当初资助吴宓去留学的人,就是吴怀先。

吴怀先的妻子名叫刘永沛,她的出身可不简单,她的外公是两江总督,姨妈是李鸿章的老婆,舅妈是张之洞的女儿,所以她从小就锦衣玉食,嫁给吴怀先也是门当户对的。

不过后来吴怀先为了支持革命和抗日,将家产变卖得差不多了,家里的生活质量也开始出现下滑,甚至连佣人也辞去了很多。但是刘永沛对吴怀先的做法也是理解的,也开始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并帮助吴怀先处理一些事情。

不过根据吴怀先子女的回忆,他其实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他知道随着革命的推进,势必会对富商和地主造成冲击,所以他开始结交两党,并且开始散财避难。

从周莹去世到建国之间的这段时间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运动,吴家都安然无。一直到1951年的时候,吴家还有十几个佣人,家里的生活也比普通人好得多。

只不过到1966年之后,吴家的几个孩子都被戴上了大帽子,他们被批判,最后好几个人都白白死掉了。吴怀先本人也于1972年因病去世,吴家这才算是真的没落了。

而吴怀先在保护家族这件事上,也许就是从周莹那里学来的,钱财来之于民,最后还是要用之于民,为富不仁是要不得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9e9abQe.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