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答疑 / 为什么火枪刚出现时弱于弓箭,欧洲人坚持使用,而中国人放弃?

为什么火枪刚出现时弱于弓箭,欧洲人坚持使用,而中国人放弃?

聊这类话题得先学会区分,什么是历史,什么是民间故事。很多人都是拿民间故事当历史来讨论问题,没意义。

中国人不用火枪,大清朝死活不用火枪火炮,清朝的统治者宁可打败仗、垮台也不用西方的先进武器……这些都是:民间故事。

历史是:

明朝人发现西洋人的火炮、火枪厉害,立即开始引进,一边买一边研究自己造。戚继光说过,火器厉害的,只有弗郎机、红衣大炮和鸟铳,其他皆不足恃。戚继光认为西洋火器有用,大明朝自产的三眼铳、一窝蜂、火龙出水……都没啥用。真正在历史上明确留下记载,在当时有实战价值的火器,也就是这三样。其他的大明朝自主研发的火器,都是现在的媒体开发出来的节目效果。

明军的西洋火器让清军吃到了苦头,努尔哈赤据说是被红衣大炮打死。清军吃苦头以后,立即着手搞自己的红衣大炮、弗郎机、火枪。要么从明军那缴获,要么买,要么自己造。入关前的清军能造红衣大炮。后期大量明军炮兵部队和朝鲜火枪部队投到清军阵营,清军火力超过了明军。

清军入关到乾隆基本上平定天下,一直在打仗,火器地位不断提高。康熙、乾隆都建立了全部使用火器的部队,人手一支火枪,再配上各种火炮。其他部队使用火器的士兵,基本上都要超过50%。500人的绿营步兵,配30门炮。

而且从皇帝到皇子都玩枪。还都是当时世界顶级产品。

马嘎尔尼向乾隆献火枪,乾隆死活不接受新鲜事物,不要,导致中国落后……这是民间故事。史实是乾隆自己的枪比马嘎尔尼献的要好很多,没相中。道光皇帝年轻的时候赶上天理教冲击紫禁城,他提枪击毙了几名翻墙教徒,表现神勇。能打的那么准,平时一定是没少玩。枪质量也不错。

清朝统治者老祖宗吃过火器的亏,他们自己又玩枪懂枪,知道厉害,也大力组建火器部队,火器的比重非常高。康雍乾时期,冷兵器在清军部队里就属于配角了。这期间,和沙俄打,和尼泊尔打,西方火器是什么水平,清朝非常清楚。这个时期清军的火器并不比西方国家弱。

到鸦片战争清军依旧重视火器,更为倚重,但是,质量不如人家。

鸦片战争开始,清朝意识到武器上的差距,但当时道光皇帝已经处于统治后期,咸丰早死,他俩没时间解决问题。到慈禧执政,清军就变样了。北洋海军的军官都是英语指挥操练。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克虏伯大炮、加特林机枪、各国先进的步枪,清军都有,量还很庞大。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北京,是打输了,但主观认识上,慈禧这些人还是认为西方的武器厉害,不但不排斥,反倒是大力引进。和皇太极大力搞红衣大炮没区别。

这中间还有太平军。有意思的是,他们也大量的向洋人购买枪炮。太平军、清军在很多人眼里都是极其愚昧落后的,但其实当时这两家都是拿着先进的枪炮对射。队形、战术也都和西方部队接轨,都请洋教员。太平军、清军在这方面的开放程度是很惊人的。清军都说英语了,还要人家咋样?还不开放?

甲午战争,在平壤,清军的加特林机枪把日军打的很惨。马克沁机枪清军也早早拥有了。经常有段子讲,李鸿章看到马克沁展示新机枪,赶紧摇头说太贵了、太贵了。实际情况是第二年清军就买了马克沁,而且开始自己仿制。人会说谎,数字不会说谎。1884年,马克沁机枪定型,马克沁带着它去欧洲推销,李鸿章当年就见到了这把枪,1885年已经买回国,1888年,国产仿制品造出来。数字事实摆在这,至于流传的李鸿章嫌贵、多愚昧、多悲哀……都是不值一驳的民间故事。李鸿章即便是说贵,也肯定是一种砍价策略。他心里相没相中?太相中了。不然怎么能这么快的买回去,又大力仿制?

马克沁机枪发明出来,不是李鸿章自己有眼无珠没相中,而是绝大多数的国家,包括当时西方那些先进文明的军事强国,大多都没相中。真正看出马克沁价值的只有德国和中国。1914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军被德军用马克沁一天打死6万人,这时候,西方大多数国家才看出马克沁的威力。比李鸿章晚了30年。

评价人要听其言观其行。

说什么,听听算了,没必要认真。真正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行为,究竟干了啥。李鸿章对马克沁是最典型的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说是贵,不想买。其实是急匆匆的交钱,拿走了枪,回家抱着:真香。赶紧自己造。从行为、时间上,明显能看出李鸿章对武器的鉴赏能力是相当高的,也根本不心疼钱,下手非常快。不识货、排斥是不存在的。比很多的欧洲大佬都厉害。清军对于马克沁机枪,不是初期买一批,是一直在买。李鸿章对克虏伯的大炮也是极其偏爱。

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北京以后,清军受到很大的损失。慈禧这些人开始着手打造新军,依旧是赶紧买西方最先进的枪炮,军舰。电报、飞艇都有。并且采用西方的训练方式、战术。李鸿章这些人,大力采购西方先进武器,建兵工厂,造国产枪炮、军舰,必然是得到了慈禧的支持。

质量差,打输了,是另外的问题。

从主观上讲,最早的明军,皇太极时期的清军,到康雍乾,再到慈禧统治的清朝后期,以及太平军,不论是汉人还是满人,不论是高层统治者还是底层的农民军……中国人,从来没有过排斥火器、西方先进枪炮。从中期明军到清朝灭亡,都是看见西方先进火器厉害,赶紧想各种办法搞到手,相当积极。

因为这是一个人性的问题。

我是个兵,我要上战场打仗,稍不留神会死。对于将领而言,也得打仗,打赢了高官厚禄,打输,部队没了,自己身败名裂,大概率会死。对于统治者而言,打赢了,名垂千古,打输了,我有被推翻的风险,被推翻,不仅仅是自己的命,整个皇族的命都很难保。战争,对于士兵到统治者都是要命的大事。没人会拿这事来矫情、制气。发现好武器,都得赶紧拿过来,自己用。保命的。

发现敌人的武器好,比我的武器强,敌人的火器厉害,我这边要正统、要祖宗家法,宁死不用,宁可政权倒台了也不用,不可能的。真实的情况是发现好武器,不论是谁都得赶紧搞到手。管它冒火还是不冒火。

这是人性。不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汉族人还是满族人、读书人还是文盲……只要是人,只能这么做。是人你就怕死怕输,想要别人死想要别人输。好武器在自己手里就能活,在别人手里就得死,是个人都必然是玩命的去弄新武器。

这是历史。什么是民间故事?

清末、过去,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都是文盲,不识字。也没有网络、没有手机。这群人里的佼佼者,能认识几个字,读过点书,但是秀才考不上,公务员干不了,对国家高层的事一无所知。对中底层的衙门办事,也是一无所知。或许就是说书的出身。他们这些人凑一起,研究天下大事……最后得出的结论:慈禧太后一顿饭吃八百个菜,半夜上厕所用金夜壶……最后把大清朝祸害亡了。慈禧太后、乾隆皇帝、清朝的统治者死活不愿意自己的国家进步、必须要把自己的国家搞垮了、好武器不能用,必须打败仗,打输了赔钱,慈禧贼开心……

用脚后跟想想,这可能吗?

都是社会最底层的文盲半文盲,在他们能理解的范围内,猜测出来的。他们智力是最底层,但他们依旧是人,受人性的约束。所以他们都能理解用火器的意义。但他们猜测出来的蠢人,他们眼里的蠢人、比他们还蠢的人,就已经跌破人的底线了,脱离人性。这才能出现明知道火器好,死活就是不用的情况。这已经违背了人性,是不可能的。是最蠢的人,用他的思维,把别人想得比他还蠢。其实是不可能的。不可能有人比他还蠢了。

更奇葩的是,2021年,还有人信慈禧太后看到自己国家强就闹心,乾隆看见好武器就是不用……这都是人类最低认知水平。古代是家天下,天下是统治者私有财产。大清朝的乾隆、慈禧他们家的。他们怎么可能不愿意自己家强大?非得把自己家搞落后了、非得把自己家搞破产了、非得把自己搞垮台了、非得把自己家卖了……他才开心?自己家强大了,他就不开心?国家强大,对外打赢了,肯定是统治者自己最光彩。国家衰落,对外吃败仗,最丢人的也是统治者自己。统治者怎么可能乐意衰落、乐意打败仗、乐意割地赔款?是不是只有人类最低认知水平的人,才能信这些东西?这都是不可能的,因为违背人性,是个人都不能这么干。世界上最蠢的人,猜出来的,比他还蠢的人,肯定是不存在的。

回头再解释问题的前半截:火枪刚出现的时候弱于弓箭,欧洲人为什么坚持用。

火枪刚出现的时候确实弱,射速、精度都不如弓箭。弓箭的威力也不比火枪差。弓箭手可以嗖嗖的射,非常快,还很准。火枪用起来,装药,装弹,再压实了,举枪瞄准……非常慢。单纯的比较,弓箭比火枪厉害。

但火枪也有优势:便于训练。

少数民族射箭厉害,都是从小练。古代正常能上战场的弓箭手,最低得练习:3年。最低。不是敲键盘那么简单。训练一个火枪手:3天。英国长弓手曾经横行一时,他们需要好几年的训练,国王得花高价请他们打仗。使用弓箭手的成本非常高昂。法国被英国长弓手打的很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英国有钱,请得起这些大爷。

火枪不一样,普通的平民训练3天就能打仗。近代,西方国家生产力开始提高,枪炮、火药可以大量生产。但有大量的火枪也得有大量的士兵。长期保持数量庞大的部队,又太昂贵。所以西方的办法是平时维持少量部队,需要的时候临时召集老百姓。使用火枪,算上走正步、排队列,练半个月就能打仗。成本非常低。

但火枪的反应速度太慢,精度还非常差。怎么办:人海战术!

西方的战术是:先用火炮打乱敌人的队形,廉价的步兵排着密集的队伍,前后三排,再向敌人开一遍、三轮火。子弹一起打过去,非常密,没有精度,全是概率,打到谁算谁。一排人相当于一支大号散弹枪。三排子弹打完,敌人应该是更散乱了,步兵最后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过去,白刃战。

西方才是人海战术的鼻祖,并且一直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的英法俄部队已经很先进了,和1860年的火枪火炮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但打法没变,依然是大炮轰击,几十万平民动员部队,排着密集的队形重逢,打几发子弹,最后白刃格斗……一天被打死好几万。中国虽然一直使用火器,还真没这么做。从清军开始就没这么干过,顶天是太平军有类似情况,湘军、淮军都不这么打仗。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学的是欧洲,密集重逢,所以在平壤被清军的加特林打的很惨。

如果用弓箭,欧洲人还得打几千、三两万人的贵族战争。用火枪能发动群众,打几十万人的战争。这样才能建立起庞大的海外殖民地。

后来火枪发展越来越快,彻底甩开了弓箭。最初欧洲人选它是因为适合平民使用,廉价、量大。所以很多反应当时情况的电影,站成排,扛枪的,都是胆战心惊的平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EeBwzq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