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李飞 | 怀念我的奶奶

李飞 | 怀念我的奶奶

怀念我的奶奶

李飞

4月12日中午13时许,我接到父亲的电话,得知我的奶奶在老家与世长辞。得知消息的一刹那,我孤坐在办公室,往事历历在目,泪如泉涌。没能见到奶奶最后一面是我的终身遗憾,泣泪撰文缅怀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

我的奶奶1936年出生在日照山区的一个小乡村里,村子周围风景旖旎如画,连绵起伏的青山环抱着小村,一条小河蜿蜒从村边穿过,宛如《兰亭序》中描写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桃花源式的风景赋予这里的人们淳朴、勤劳的品质。

解放后,奶奶嫁给了解甲归田的爷爷。爷爷比奶奶大9岁,解放前参军入伍,跟随陈粟大军南征北战,历经孟良崮、南麻、淄博、济南等著名战役,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从青涩少年成长为英俊勇猛的战士。建国后,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没提任何要求,带着伤病复员回村。从进家门的那天起,奶奶就和爷爷一起挑起了沉重的生活担子。除了伺候老人外,家里还有四个儿子和一个闺女,养活一家老小只有爷爷一个青壮劳力,奶奶自然而然的成了爷爷耕读持家的帮手。除了春播秋收、喂猪养羊外,还要每天挑水做饭、缝衣纳鞋……。夏伏季节顶着烈日,她跟着爷爷割麦子、打麦场,紧接着种地瓜、玉米、花生。每天从睁眼那刻起就忙个不停,到忙完时,腰已累得直不起来了。平时忙地里的活外,还要照顾家里嗷嗷待哺的五张小嘴:晒地瓜干、磨面、烙煎饼、做豆腐……那时,磨麦子、玉米、瓜干主要靠人力,推着沉重的碾子、磨盘一圈圈地转,枯燥、单调的劳作常常累得她头晕眼花。

生产队时期,奶奶跟村里的男人一样,参加队里的生产劳动,无论派下什么活,她都是团结村里的老少,积极肯干,从不偷懒耍滑。六十年代农村办公社食堂,妇女们轮换着做饭。作为共产党员和村妇女主任,奶奶一视同仁,团结老幼一起出工,大家尊称她“二娘”,都愿意和她搭帮,因为她和蔼热情、幽默风趣,厌恶假公济私,从不占集体和他人的一针一线。在奶奶的一生中,始终克己奉公、公道正派,主动为乡亲们忙前跑后、出钱出力。

奶奶一生贤惠善良,少言寡语,很有涵养。无论是从城返村的干部还是穷困丧偶的亲朋,她都不卑不亢、热忱对待,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接济老幼。五个子女成家立业后,她对待每个儿女和媳妇都是谦和诚恳、表里如一。在她的一生中,从未与人脸红争执过,更没有和人吵过架、骂过仗。她从不争多论少,能容世上难容之人,忍世上难忍之事。她经常教育我们:家和万事兴,吃亏就是福。

奶奶一生乐善好施,善待邻里,急人之难。碰见要饭的穷苦人,她总是慷慨解囊,除了给热饭热菜外,还给衣物。村里无论谁家有红白事叫她去帮忙,她总是义无反顾地放下手头的事情,抽身去帮助别人,哪怕自己实在忙不过来,也会让子女主动帮忙,村里每家每户她都几乎帮遍了。有一年我回老家过暑假,遇到本家一个亲戚去世,因为他家人口少,奶奶主动让我代表晚辈前去帮忙。她没有多么高深的学问,却总是用一言一行实践着人世间最真切、朴实的道理。她经常跟我们说:谁家都会碰到难事急事,要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正是因为奶奶这种乐善好施、扶困济弱的精神,所以广受到亲朋和邻里的爱戴尊敬。

到五十多岁时,奶奶已经是子孙满堂了,每个孩子都视如心肝宝贝,掌上明珠。我们几个都在奶奶家住过很长一段时间。打从记事以来,每个暑假,我们都会相聚在奶奶家——看书、钓鱼、爬山、游泳、粘知了……玩累了,回到奶奶家,桌上早已备好了煎饼、饭菜和茶水,小小的屋子满是欢声笑语和她忙碌的身影。到了夜深人静时,我们数着天上的繁星,伴着远处的鸡鸣狗吠,在奶奶的炕上进入甜蜜的梦乡。奶奶的性格开朗随和,没有城乡差别和尊卑观念。我想,正是因为这些性格和早年经历,营造了她其乐融融的晚年,创造了父母辈安逸生活的中年,我们孙辈快乐成长的童年。

在1992年爷爷去世后的大多数时间,奶奶都是一个人度过的,生活简单、平淡而有规律,上午伴着日出采茶,下午洗洗衣服收拾家务,晚上听听天气预报、看一集连续剧困觉。有时姑姑、叔叔会回家陪她吃饭,周末会有亲戚邻居陪伴,就这么周而复始地过了 30 年。这30 年是我辈长大的30 年,父母辈衰老的 30 年,也是奶奶老去的 30 年。这些年我从没看到奶奶向周围的人,向生活、儿女索求过什么,一直是享受劳动、独立生活的状态。有一年我爱人闲聊中问及奶奶高寿的秘密,她略作沉思后回答:哪有什么秘密,只是每天坚持上山采茶拾柴、下地干活而已。

这30年,无论我身处何方,奶奶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无时无刻影响着我。奶奶的小家时刻浮现在我眼前,她那矫健的步伐、挺直的腰板、和善的表情,是每个家庭成员精神支柱,或是信仰图腾的存在。毫无疑问,奶奶的独立、坚韧、勤劳为后代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让我们从小到大都感受到了家的和谐、团结,形成了非常强的家庭甚至家族的观念。所以最近的几十年的春节,都是围绕着奶奶的团聚。十多个家人从天南海北风尘仆仆归来,挤在奶奶家,或者二叔家、小叔家,不在于住的地方有大小,兄弟姊妹们扫屋、择菜、烧火、烫酒、贴对联福字……奶奶给一大家子人炒菜做饭,一起看春晚。家虽寒俭,但很温馨、温暖。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在最近几年,家里四世同堂了,整整齐齐的一家人围坐着欢歌笑语。她含饴弄孙、乐享天伦,悠然地点着烟、喝着酒,我想一定是世间最幸福的人吧。

再后来,奶奶的心脏和肺部疾病越来越严重,她依然乐观、坚强地生活,去世的前一周还独自去镇上赶集,直到她真的再也走不动了。我知道她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心肺衰竭,非常痛苦,但她始终没表现出来,更没有提前告诉任何子女,正如她这一生都坚强地走过来。又或许奶奶能感受到后辈们的压力和痛苦,一如她一生为他人着想,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所以她始终没表现出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平静、安详地离开了。父辈和后辈们虽然没能追上时间的脚步,也尽可能没表现得过度悲伤。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奶奶希望后辈们像她一样,豁达、奉献、坚强,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好这个和谐的小家。

奶奶去世的当天晚上,兄弟姊妹商议完事情之后,我看到三叔面对寂静、清冷小院,无言独坐至深夜,可能正沉浸奶奶与他的往事回忆中,品味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独感,也可能懊悔没能再多陪奶奶一段时间,没能再多为奶奶添置一件衣服,其哀痛之至无法用言语形容。

安葬奶奶的那天(4月14日)下午,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远处天边春雷阵阵,天地悲恸、草木含悲,湿冷的天气、泥泞的道路挡不住前来送她最后一程的亲戚好友、左邻右舍和村里领导,他们眼含热泪,没穿雨衣和雨鞋,把小院都挤得满满当当,整个过程朴素、简单而庄重。由于墓地在村后的山上,为了安全,十多个亲戚主动帮忙,用最虔诚的方式——和儿女、孙辈十步一叩头,把老人家平安、圆满地送到了家族墓地。

奶奶一生养育了父辈和我们,教子女犹严,疼子女所累,知子女所难,诫子女所成,纠子女所偏,抚育成才,率先垂范。这就是我的奶奶,一位朴实无华的伟大女性,她一生没穿过华丽的衣服,没住过好屋,没吃过山珍海味,没留下一件名贵首饰和家具,也没有留下“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之类的话语,但她却用自己的言行铸造了优良的家风家教,书写了母爱的光辉,展示了一位齐鲁大地农村妇女独有的精神价值。永别儿女功业在,长辞人世遗风存。爷爷、奶奶经过岁月洗礼升华,修身齐家的红色基因、精神境界和襟怀志趣都是我辈难以忘怀的,更是值得后辈们学习承袭的。他们化作了青山绿水、日月星辰,给我们留下了优良作风和传统美德,这些财富将和天地齐寿,与日月同辉。我们永远铭记老一辈人的教诲,勤劳节俭,和睦相处,立身处世,将优良作风和传统美德世代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李飞,1980年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于山东荣成市,研究生学历,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作,主要作品有《沉沦中的救赎:从道德神学到人的解放——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路向及价值维度》《海洋与文明:一部人类社会的史诗》《深海蛟龙,探索未知世界的旅程》等。文章被《宁夏党校学报》《中国地质教育》《海洋的奥秘》等刊物公开发表或转载。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壹点号胶东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K2YXkRL.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