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工人施工挖到西汉古墓,棺中女尸突然“叹气”,让人背脊发凉!

工人施工挖到西汉古墓,棺中女尸突然“叹气”,让人背脊发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02年7月7日下午四点多,一位挖掘机司机在连云港西南城郊挖掘山路时,突然挖掘出一个古墓。

可当考古人员打开棺材时,女尸却突然叹了一口气,把在场的工作人员吓得不轻。

明明是去世千年的女尸,为何会突然叹息?这具女尸最后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一、西汉湿尸凌惠平

2008年,连云港市博物馆专门推出凌惠平专题,向市民展现千年之前的古人,与女尸凌惠平一同展出的,还有其墓穴出土的众多文物。

与其他女尸不同的是,凌惠平是一具保存良好的西汉时期的湿尸。

众所周知,尸体被埋在地下时,会经历腐烂、风干等过程,内脏和毛发也无法有限保存,尤其在经历千年的洗礼后,大都只剩下一堆白骨。

但湿尸却与普通古尸大不相同,这类尸体被埋葬在封闭良好的棺材中,不会因为接触到空气而变质,且地下阴冷的环境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繁衍。

更重要的是,湿尸的棺材中还存在许多不知名的液体,而且具有极强的防腐功能,这样一来,湿尸就能尽可能保存完整。

尤其是这位名叫凌惠平的女尸,出土时皮肤还极具弹性,能够看清尸体的面貌,眼皮上甚至还挂着几根睫毛。

经专家鉴定,凌惠平是西汉时期的贵族人士,这场跨越千年的碰面,给历史研究者提供了无限可能。

工作人员激动又小心地秘密将古尸运回,浸泡在特制的防腐溶液中,最大程度上保存凌惠平的原有样貌。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凌惠平,连云港市博物馆紧锣密鼓为她建造了专门的展厅,但在工程没结束之前,只能委屈凌惠平暂住在地下室中。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对凌惠平棺材中的溶液进行检验,以确定它与凌惠平尸身不腐是否有关。

结果发现棺液呈弱碱性,与我国出土的其他湿尸棺液截然不同。它到底能不能帮助凌惠平永葆青春,科学家们也没有定论。

而且古人还不懂制造防腐液的技术,所以凌惠平棺材内的液体很可能不是入葬时人为浇灌。

可凌惠平的棺木又是封闭的,周围也没有距离较近的化工厂,所以又排除了后期渗入的可能。

虽然棺液研究陷入了僵局,可对凌惠平的研究却并未停止。

工作人员先是给凌惠平做了全身的CT,又对她进行解剖,观察她身体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解剖工作结束后,专家们小心地对尸体进行缝合,带着实验结果返回工作室,向千年前未解的古人生活发起挑战。

西汉陵墓中的凌惠平

没过多久,凌惠平的生活再次恢复平静,但她的传说却一直在外流传。

尤其在连云港市博物馆发布了即将开展的通知后,凌惠平死后能叹息的传闻,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二、叹息的女尸

2002年7月7日,连云港市警方,以及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在同一时间内接到电话,声称在石棚山上发现了一口棺材,看样子很可能是古代的棺木。

得知这一消息,工作人员用最快的速度赶往现场,果然发现一具放在地上的古代棺材。

“谁第一个发现的,详细说一说。”

警察话音刚落,一位叫做姜茂东的师傅站了出来:

“警察同志,这个棺材是我挖出来的。”

姜茂东是一位挖掘机师傅,正在按照施工方的要求挖掘土路上的泥土。没想到在下午时,突然间压到一个坚硬的物体。

姜茂东小心翼翼地向下挖去,待露出全貌后,用抓斗将整个棺材挖出,轻轻放到地上。

在姜茂东讲述着事情经过时,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人,已经围着棺材仔细观察。

待姜茂东讲述完毕,工作人员肯定地告诉警察,

“是古代的棺材,这下面很有可能是一个古墓。”

得到肯定答案,警察立刻将这里保护起来,并立刻通知考古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后续的工作。

考虑到天色已晚,项剑云(考古主任)才按耐住激动的心,等到第二天天亮,才火急火燎地达到现场。

“看来这是一个夫妻合葬的墓穴呀!”

“看这花纹,很像西汉后期的风格。”

“大家都小心点,尽量保持尸体的完整性。”

话音一落,项剑云一马当先进入坑内,对这座古老的墓穴进行排查,除了被挖上来的那一口棺材外,还有另外两个棺材,初步判定为一男两女。

最先发现的那口棺材,被项剑云命名为3号棺材,里面装的是一具女尸。

7月9日,在清理完其他口棺木后,项剑云带人用力撬开棺盖,结果却发现棺材内部被密封住。

继续用力撬开一条裂缝后,项剑云看到一节白色“莲藕”。棺材内部怎么会有莲藕呢?

带着这个疑惑,项剑云将手缓缓向“莲藕”伸去,突然间,不知哪个工作人员大喊一声,

“快看,里面有腿。”

项剑云猛地缩回手,仔细观察这节“莲藕”,果然发现“莲藕”是一条腿。

看到如此完好的尸体,项剑云欣喜的同时立刻叫停工作,进行紧急保护后,这才继续撬动棺材。

彻底打开棺木后,一具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出现在众人面前。根据棺内青铜印章上的“凌氏惠平”几个字,确定女尸的名字叫做“凌惠平”。

突然间,已经死去多年的女尸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吓得众人当场愣在原地,胆小的人已经被吓得汗毛直立。

再配合女尸与活人没有太大差异的样貌,大家甚至开始怀疑这具女尸会不会直接活过来。

难道这声叹息真的是女尸复活的前兆吗?

当然不是,这只是一个科学现象。

三、请求援助,凌惠平搬家

凌惠平的那声“叹息”,并非什么灵异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压强差产生的震动。

凌惠平的尸体被封千年,棺内气压和外界大气压存在差异。

当凌惠平接触空气后,外界压强将空气挤入呼吸道,因此产生了类似于“叹息”的声音。

但没过多久,因为“叹息”产生的恐惧,就被惊喜所取代。

截止当前,中国一共出土了两具保存完好的湿尸。一具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女尸,一具是湖北荆州出土的男尸。

很显然,凌惠平是中国出土的第三具湿尸。

除了上文提到的刻有名字的印象,工作人员又发现了刀、剑、木梳、铜镜、彩绘等陪葬品。

很显然,凌惠平是西汉时期极具社会地位的女人。

棺中物品

尤其在那个男性的棺木内,工作人员发现了“东公(古代德高望重的人)”二字,更证明了凌惠平的贵族身份。

其中的木牍上,更记载了许多太守前来参加葬礼的情景。由此可以推测出,男主人多的地位可以媲美于地区专员。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三具尸体只有凌惠平被完美地保存下来,其他两具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在没有先进技术的古代,经过上千年的风霜洗礼,凌惠平的完好程度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也为考古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

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凌惠平的尸体保存下来,让普通百姓也能看到古人的样貌,走进古人的生活?

想到这里,连云港市博物馆决定专门为凌惠平建造一个展厅,专门陈列凌惠平的尸体,以及关于她生活环境相关的文物。

刨除展览效果外,最重要的是解决凌惠平尸体的保存问题。

上文提到过,在凌惠平出土之前,长沙马王堆已经出土了一具女性湿尸——辛追夫人。

当时湖南省博物馆与相关医院联手,为辛追夫人布置了一个可以永久保存的新家,同时满足了陈列展览的需求。

所以在陈列厅建设之初,连云港博物馆就找来相关资料,并积极向湖南省博物馆学习经验,又根据陈列的计划,终于确定了凌惠平尸体的保存方式。

首先千年古尸并不适合近距离观看,更不能让观众触碰,以免沾染到有害液体发生意外。

所以凌惠平的展览馆被设计成双层亚克力透明板的结构,让观众在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女尸的样貌。

透明棺内部装上福尔马林防腐液,将女尸浸泡在其中,以免尸体长时间接触空气而变质,再配合上下方的制冷装置,就可以达到保存女尸的要求。

凌惠平的尸体上覆盖着白色纱布,尊重古人的同时减少参观者的不适。

再加上柔和的灯光,以及雕刻在亚克力棺上极具西汉特点的彩绘,仿佛将观众带到了凌惠平生活的年代。

陈列厅布置完成后,来自湖南博物馆的专家,与连云港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一同行动。

他们将凌惠平进行清洗后,轻轻放置在为她特制的亚克力棺材中,倒入福尔马林防腐液,打开了底部的制冷开关。

从这之后,凌惠平一直躺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新家中,无声地向千年后的人讲述着自己的生活。

四、凌惠平展厅,跨越千年的相遇

2008年,凌惠平展厅正式开放,每天参观人数上限为600人,且展区实行免票制度,如果想要预约团体讲解,只需要另付50元讲解费即可。

更重要的是,相关人员对凌惠平进行了技术扫描,完美还原了凌惠平年轻时期的相貌。

看到如此貌美的古人,观众一定更想知道她身上发生的故事,了解她生活的那个年代是怎样的,我们又是如何发展的凌惠平。

按照这个展览思路,凌惠平展厅的主体一部分以她本身为主,另一部分则展示了西汉中后期贵族的生活场景。

走进凌惠平陈列厅,首先来到的是序厅。

为了突出展厅的主题,序厅仿照西汉墓室风格,将青灰色城墙与石材地台相结合,既给观众一种凝重的感觉,又能让观众更好地进入状态。

走过序厅,就来到了凌惠平的主要展示区。

这里陈列着从墓地出土的各种文物,又配上红木展示柜,以及浅灰色亚麻布背板,让文物融合进这特殊的环境,却又不显得突兀。

通过观看这些文物,观众可以直观体会到凌惠平的生活场景。

也正是在这个展示区内,悬挂着凌惠平复原后的画像。为了让观众获得更直观的体验,展厅还复原了凌惠平制作女红的蜡像。

蜡像旁边,就是上面提到的为凌惠平特制的亚克力透明棺。

经过了序厅和场景复原区域的铺垫,观众已经对凌惠平有了直观且深刻的印象,再看到躺在棺材中的女尸,观众心中的震撼达到了顶峰。

从三十几岁做女红的年轻人,到如今躺在棺中的女尸,观众仿佛见证了凌惠平从生到死的过程,又穿过千年的时空隧道,现在展厅与凌惠平进行精神上的交流。

在凌惠平的透明棺前,则是展厅复原的墓室场景。

就连方位、泥土、周围的环境,都是按照真实的现场布置,将观众直接带回凌惠平出土现场,也解答了凌惠平如何被发现的问题。

在展厅的最后,就是凌惠平生活的制度和风土人情。

这个展区中,博物馆制作了缩小版的汉代家具,并按照史料记载复原了西汉的衣食住行,许多其他墓地出土的汉代文物,都被安放在这里进行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展厅里的柱子,都被博物馆装修成西汉的风格,极大程度上烘托了展区的氛围。

到此为止,凌惠平展厅就算告一段落,但展厅给观众带来的震撼与回味,却还没有停止。

从迈进陈列厅开始,观众就置身于西汉场景之中。

凌惠平到复原的墓室,再到缩小版的西汉家居,在了解凌惠平生活场景时,观众也对西汉时期的人文风情有了更多了解。

两千多年前的人,相对完好地出现在现代社会,不仅是中国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同样证明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结语:

凌惠平的出现,让现代社会的人对古代有了更具体的印象,更让国人对没经历过的历史有了真实的情感。

这场跨越千年的直视,无形之中让国人产生了浓重的文化自信。

或许随着科学的发展,凌惠平的故事将会更多地浮现在众人面前。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Lnxdqpe.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