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答疑 /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对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为何被康熙除掉?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对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为何被康熙除掉?

专权跋扈,以顾命老臣自居,根本不把年轻的康熙放在眼里,鳌拜就是一步一步朝着作死的路子走到底,他的死没有什么让人惋惜的,完全是咎由自取。

战功显赫,忠心为主

(鳌拜画像)

鳌拜是清朝三代元勋、权臣,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他的伯父费英东在清太祖时期为理政五大臣之一,父亲卫齐,太宗文皇帝时期任八门提督。鳌拜所在的瓜尔佳氏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可以说,鳌拜的出身非常高贵,妥妥的权贵之后。

鳌拜在年轻的时候即立下了赫赫战功,参与了皮岛之战,松锦之战等几场对明的重要战役,还曾随清太宗西征蒙古察哈尔部和东征朝鲜。清朝入关后,鳌拜被委以追击农民军之重任,在西充之战中联合肃亲王豪格大破张献忠率领的大西军,为清朝平定大西南,肃清抗清残余立功之多,在诸将之上。

鳌拜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身先士卒,而他对清太宗皇太极的忠心,在之后的储位之争,同样表现的非常出色,在摄政王多尔衮如日中天,专权跋扈的时候,鳌拜却敢于对抗多尔衮,处处维护太宗嫡系的权益,其表现出来的果敢沉稳令人印象深刻。

(影视剧中的满洲第一勇士鳌拜)

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驾崩,由于他生前未立嗣君,使得满洲亲贵围绕着皇位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皇太极生前统领的正黄旗与镶黄旗拥立皇长子肃亲王豪格,而多尔衮自领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则拥立多尔衮。

多尔衮是太祖第十四子,他对争夺皇位志在必得,但是身为镶黄旗护军统领又手握重兵的鳌拜,不屈于多尔衮的淫威之下,而是与两黄旗的其他大臣索尼、谭泰等八人会集于豪格府邸,“共立盟誓,愿死生一处”,坚决要拥立肃清王豪格为帝。在拥帝两派关系趋于紧张的情况下,鳌拜不惜以武力进逼,与效忠于皇太极的一批将领愤然表示若不立先帝之子,他们愿“从死先帝于地下”。双方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不得不提出折中办法,把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拉出来作为皇位继承人,终于使立储之争得到有惊无险的解决。

顺治帝即位后,由多尔衮摄政,他总揽大权,党同伐异,对过去与他政见不同者展开了残酷的打击清算,而这期间鳌拜更是首当其冲,多次被多尔衮打压迫害,其中在顺治五年(1648年)鳌拜与征西大将军肃亲王豪格征伐大西军,大胜回师,却被多尔衮指使他人诬告鳌拜等人阴谋拥立豪格,短短数月时间,鳌拜两次坐罪论死,其征西大功全部被抹杀,可见其所受打击之严酷、境遇之窘迫。

苦尽甘来,成顾命大臣

(顺治帝驾崩前,任命索尼、苏克萨克、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四大臣)

多尔衮专权时期,鳌拜三次坐罪论死,侥幸活命。直到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去世,鳌拜才算是苦尽甘来。顺治帝亲政后,闻知鳌拜、索尼等人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为维护太宗嫡系的权益寸步不让,其忠勇可嘉,因此对鳌拜极为器重,将他视为心腹重臣。

经历了大起大落的鳌拜从此随侍在顺治帝身边,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各类事务,君臣关系无比和谐温馨。顺治十三年(1656年)鳌拜旧伤复发,卧床不起,顺治帝亲往其府邸探视,这让鳌拜感激涕零。顺治十四年(1657年)孝庄文皇后病重,顺治帝朝夕服侍,鳌拜则昼夜与宫中侍候,连吃饭休息都顾不上,此举深获顺治帝的赞赏。

鳌拜得到两代皇帝的宠信,而他自己对君主的赤胆忠心也得到了太宗、世祖两位皇帝的高度赞赏。顺治十八年(1661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驾崩,遗诏指定由皇三子玄烨继承皇位,并以鳌拜、遏必隆、索尼、苏克萨哈为辅政四大臣。顺治死后,四位辅政大臣曾经在顺治灵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辅佐小皇帝玄烨。不过,四大臣的这一盟誓虽然意义重大,但终究没能做到抱成一团,忠心辅主,特别是鳌拜,随着在权力之争中胜出,大权在握下变的越发专权跋扈,根本不把年轻的康熙皇帝放在眼里。

专权跋扈,晚节不保

(影视剧中专权跋扈的鳌拜)

四大辅政大臣中,位居首位的四朝元老索尼虽然位望隆重,却已是年老多病,畏事避祸,在很多事情上往往疏于过问。而苏克萨克原本就是多尔衮一党,多尔衮死后朝廷展开了对他的清算,苏克萨克才见风使舵出来揭发多尔衮,因此得到顺治帝的重用。苏克萨哈虽然与鳌拜是姻亲,但二人经常政见不合,关系极差。名列第三的遏必隆虽然出身名门,但胆小怕事,为人极为懦弱,遇事毫无主见,对同出镶黄旗的鳌拜,更是低声下气。辅政四大臣中排名最末的鳌拜,由于是战将出身,累立军功,资格老且深得顺治帝宠信,故而常常气势夺人,得以擅权自重,日益骄横,开始走上专权的道路。

鳌拜晚年大权在握专权跋扈,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康熙皇帝还年轻,鳌拜有托孤之名得以掌握实权,而辅政四大臣中的其他三人都不堪大任,要么老而无用,要么胆小畏事,鳌拜虽居辅政四大臣之末,风头却足以盖过其他三人。鳌拜专权期间,仅仅因步军统领费扬古之子倭赫对他不甚礼貌,便罗织罪名将费扬古和其子倭赫、尼侃、萨哈连一并处死,并抄没其家,鳌拜以怨望而屠杀大臣,此举遭致了不少朝臣的弹劾。

与鳌拜对抗,无异于自寻死路,但仍有三个不怕死的官员敢于冒死上谏,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看到鳌拜专权跋扈杀害忠良,冒死上奏,记仇的鳌拜罗织罪名要将三人下狱论死,康熙虽然年幼,却知道他们三人是无辜的,但是辅政四大臣的其他三人竟然都默许了鳌拜的做法,最终,三人还是被矫诏处死,家产全部抄没。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病死,临死前,索尼上书给已经14岁的康熙,表示他已经到了亲政的年龄可以亲政了。七月,康熙正式亲政,苏克萨哈认为皇帝既已亲政,则辅政四大臣已是有名无实,当立即解散,自己愿往遵化皇陵守陵。但苏克萨克此举反而遭来对权力早已深度沉迷的鳌拜更大的报复,他东拼西凑给苏克萨哈罗列了多达24款罪名,请求诛杀苏克萨克,康熙深知他是无辜的,但自己刚刚亲政,大权还未统揽,因此仍然无力保全苏克萨克,只能眼睁睁看着鳌拜将苏克萨克处死并诛其族。鳌拜枉杀已经排名辅政四大臣之首的苏克萨哈,此等大逆不道之行为深深刺激到了康熙,君臣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康熙已经有了除掉鳌拜的想法。

窃弄威权,自食恶果

(鳌拜被抓)

康熙八年(1669年),不动声色的康熙提早做了安排,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整日让他们在宫内练习布库(满族摔跤)。这一年的五月,鳌拜入宫面见康熙,没有任何防备的他被这些少年侍卫一拥而上,寡不敌众的鳌拜被摔倒在地,就这样束手就擒。

窃弄权威,专擅跋扈的鳌拜旧这样成了阶下囚,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经审实,宣布了鳌拜30条罪状,大臣们都认为鳌拜罪行累累,恶贯满盈,应以大逆罪革职、处死。但康熙最终却网开一面,饶恕了他。根据法国传教士白晋在他的回忆录记载,鳌拜出事后曾入宫觐见康熙,他掀开上衣,露出当年随康熙皇祖父太宗皇帝出征而留下的伤疤。康熙很震惊,鳌拜追随太宗、世祖两代皇帝,战功赫赫,他虽专权但并无篡弑之迹,杀之者显自己冷血无情,于是对他宽大处理,将他免死禁锢,同年,鳌拜去世于禁所。

与小说演义和影视剧的描述不同,历史上的鳌拜,绝对是一个大忠臣,他忠心事主,至死不渝。太宗驾崩,鳌拜坚决维护太宗世系,与多尔衮斗智斗勇,始终坚持立皇太极之子为皇位继承人,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最终争得福临继位。在睿亲王多尔衮专权期间,鳌拜一再受到打压,先后三次论死。鳌拜对故主忠心耿耿,即便在多尔衮如日中天之时也始终没有变节,其一片赤诚忠心,连顺治帝都为之动容。然而,随着顺治帝驾崩,大权在握的鳌拜却迷失了自己,他虽然自始至终都没有篡弑之心,却因为自己的专权跋扈,杀了不少人也得罪了不少人,以至于自己晚节不保,这是鳌拜个人的悲剧,一个一心为主的忠臣,却不能做到善始善终,以至于晚节不保。由于晚年的专权跋扈,以至于他的形象在后世被定格为骄横跋扈、贪婪不法,而他忠贞梗直的另一面却始终未人所鲜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XLdM4W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