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答疑 / 锦州战役结束后,东野30余万主力,为何不先吃“东进兵团”?

锦州战役结束后,东野30余万主力,为何不先吃“东进兵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战局的剧烈变化。

辽沈战役解放军占领锦州之后,谁都知道东北国军已经必败无疑。

当时东北国军分为四股,第一股是困守长春的国军,在长期围困下已经极为困难。当时长春国军的粮食虽然还有一些储备,也是朝不保夕,士气几乎崩溃。

第二股是沈阳的国军。沈阳目前是国军东北的指挥核心,然而却没有什么主力部队,虽然暂时没有被攻击,实际上也是朝不保夕。而且沈阳的地理位置很不好,距离海上撤退路线营口,陆上撤退路线锦州都很远,几乎是战略上的死地。

第三股是廖耀湘的西进兵团。这是东北国军仅存的一些主力,也是最值得保存下来的有生力量,目前在名义上向西攻击,支援锦州,但丝毫不积极。

第四股是侯镜如的东进兵团。在蒋介石督促下,目前从葫芦岛出发增援锦州,被拦在塔山一线。

在锦州被占领以后,这四股国军都明白,东北局势已经不可收拾,必败无疑了。

此时国军在东北的最大问题,是多头指挥。

首先是蒋介石强行命令,东进和西进兵团必须继续攻击,一举收复锦州,恢复东北和关内的陆上联系。但东进西进兵团总兵力不过20多万,林彪当时有80万大军,这种反攻根本就是以卵击石,送货上门,根本不可能成功。

其次是卫立煌命令西进兵团向北接应长春守军,向沈阳做总退却。且不谈西进兵团有无实力接应长春国军,就算大家一起退到沈阳,三四十万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困守孤城,最终肯定是长春的下场,变成一座死城。

最后是廖耀湘和杜聿明是私下的见解,就是西进兵团迅速向营口总退却,接应沈阳守军一起从海上退却,长春只能放弃不管,这样多少能够保住20多万大军,从东北这盘死棋里面保住有生力量。

在这种多头指挥下,东北国军最终崩盘。

不过,在占领锦州以后,军委命令林彪集中主力,首先歼灭侯镜如的东进兵团,这就是锦葫作战计划。

为什么这么部署?主要是侯镜如距离锦州最近,而且只有11个师10万人左右兵力。而解放军在锦州附近就有27个师,兵力有接近3倍优势。

而且东进兵团在蒋介石的亲自监督下,是不敢随便撤退的。

所以在占领锦州后2天,也就是10月17日,军委即电告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东野首长,要求东野先打锦葫,并不宜太迟,“休整15天即行作战”。

不过,随后局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首先是10月17日10万长春国军崩溃,一半部队宣布投降,19日全部军队投降。这也预示着东北地区国军全面崩盘。要知道,卫立煌利用长春牵制林彪主力长达4个月之久。现在坚固的长春不战自溃,完全失去了牵制作用。

那么,整个东北地区只剩下廖耀湘的西进兵团12万人,以及沈阳地区卫立煌的14万人两股力量,就要完蛋。

林彪判断认为,目前廖耀湘很可能会缩回去,最终从营口海上撤退。

当时如果首先去围歼东进兵团,林彪的攻击难度很大。因为锦西一代地形复杂,大部队展不开。林彪调动主力就攻打东进兵团,国军很可能用一部层层抵抗,主力则迅速退到不远的葫芦岛,随后在海军掩护下从海上撤走,让林彪扑个空,也不容易拦住他。

相比起来,廖耀湘的西进兵团位置靠北,想要从到达营口距离较远,没那么容易,林彪有很多拦截歼灭的机会。

所以10月19日林彪致电军委,建议放弃锦葫的东进兵团,转而全歼廖耀湘西进兵团,军委当天就表示同意。

随即林彪调动追击,26日完全合围西进兵团,28日将廖耀湘十多万主力全歼,随后猛扑营口。

至此,沈阳国军也难以撤退,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就崩盘,共有13万多人投降。

鉴于东北国军已经被歼灭,杜聿明急忙将东进兵团从葫芦岛撤退,撤走了近14万人,辽沈战役结束。

简而言之,不先吃东进兵团,主要是东进兵团不容易吃。一旦短时间内吃不掉,可能让廖耀湘和卫立煌20多万大军逃走。所以,宁可放弃东进兵团10万人,况且就算全力去吃,这股国军也有可能突围逃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XLdrg6e.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