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答疑 / 清朝康熙雍正时,大臣田文镜是怎样的一个人?

清朝康熙雍正时,大臣田文镜是怎样的一个人?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李卫,田文镜,鄂尔泰是雍正帝的三大心腹,也最终成为雍正朝的三大名臣,三人在政治上的出彩表现也被视为雍正帝的“用人巅峰”。

(雍正)

“用人巅峰”可不是吹的,康熙朝时李卫,田文镜,鄂尔泰都早早入仕,却在康熙一朝平平淡淡,碌碌无为。李卫在户部员外郎的闲职上混日子,年过四十的鄂尔泰甚至作诗感叹人生,都准备选择直接躺平了。

田文镜更惨,康熙一朝在地方州县兜兜转转二十多年。1722 年康熙帝驾崩,田文镜 60 岁,这个年纪无论是今天还是古代都挺吓人的,仕途的小船眼看就要触礁,回家养老抱孙子看来成为必然,雍正帝恰巧出世,三人的仕途不约而同地驶入了快车道,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手不释卷的康熙)

三人在康熙朝仕途不得志的另一原因是三人的出身不好,这个出身指的是科举功名。鄂尔泰好歹是个举人,田文镜是国子监监生,李卫更是直接花钱捐了个官,在天下读书人眼里,这三人都没有走正道。在尊崇儒术的康熙帝看来,天下进士多如牛毛,你们三位也就差不多了。

雍正帝和康熙帝的执政风格不同,用人风格也不同。当然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帝上位也有必要培植自己的核心政治班子,这三人便进入了雍正帝的视野,并在雍正一朝仕途高歌猛进,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田文镜剧照)

雍正即位后不久,田文镜便被任命为山西布政使司,赴山西视察民情。这儿插一句清朝官制,无论是古代的州郡还是唐宋的道和路,一个行政区域总有一个老大。朱元璋上台后,觉得地方一把手权力过大,便一分为三为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民政,司法和军事。后来一省的真正老大巡抚开始冒头,明朝属于临时委派,到清时成为定制。巡抚为从二品,总督为正二品,但总督一般会加一个兵部尚书的虚衔,所以担任总督的人的官职是正二品,官品则是从一品。

田文镜可谓是大器晚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60 岁的田文镜到山西后,不畏山西巡抚是满清贵胄,如实向雍正汇报山西的各种情况。雍正马上在田文镜的朋友圈点赞,“老田,干的不错!河南这边有事儿,要不你去试一试?”于是田文静转授河南布政使。

雍正在位 13 年,在历史上名气很大,但多数人不太清楚他具体干了些什么。如果只说雍正干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推行财政改革,即所谓“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等。雍正帝的财政改革是雍正帝的最大政治亮点,这也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和两税法,一条鞭法等著名改革在一个层次的政治大手笔。田文镜等人则是这项新政的忠实拥护者和坚定执行者,所以大家就明白雍正为什么对田文镜等人如此宠信。

大家听听这新政的名字,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知道这活儿不好干,官儿不好当。天底下的老百姓肯定得当差得纳粮,那不纳粮不当差的会是谁呢?所以没有随时躺进棺材和被天下唾沫星子淹死的觉悟,这活儿是干不成的。

田文镜主政地方的另一大政绩便是查补财政亏空,这活儿也不好干,亏空的钱去了哪里大家都清楚,但你得把钱给拿回来,没点手段没点魄力是不行的。

无论是查补财政亏空还是推行雍正的财政新政,田文镜可说是干的都不错。但我们一直强调,这两项事情听名字就不是什么好差事,基本上把官僚和天下的士大夫都给得罪了。地方豪强鱼肉百姓那是稀松平常的事,但你要动地主豪强,官僚士大夫一根小指头,把钱从他们的兜里掏出来,那就是侵犯人权,那就是酷吏,那就是祸害,所以田文镜也得了个酷吏的头衔。毕竟天下长什么样子,史书长什么样子,笔杆子是掌握在官僚士大夫手中的,老百姓是没能力也没权力写史立传的。

整体来说,田文镜是个清官,逝世之后家无余财,亲戚朋友基本上都是布衣,要要知道田文镜可是从一品的大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起码在田文镜这里没有出现。他又是一个政治实干家,查亏空推新政,雷厉风行,没有田文静的实干,雍正的新政起码得打八折。田文镜 60 岁后仕途再高歌猛进,大器晚成必然有他一号。

在推行新政所采取的一系列雷厉风行的强硬手段,也为他赢得了酷吏的称号。当然我们必须明确,这个酷吏也是在推行新政时披荆斩棘的手段,而不是我们脑海中那种在刑堂上身着官服,满脸狞笑,动辄大刑伺候的传统酷吏形象。

田文镜得罪了这么多人,他

平安着陆了吗?平安!李卫,田文镜,鄂尔泰三人都平安!1733 年田文镜去世,享年 71 岁,三年后雍正去世,。

接班的乾隆对田文镜的处理也很不错,虽然被人喷的够呛,但我们必须承认中前期的乾隆也算是一代明君,虽然后期的猪队友和珅给他减了不少分。当然你非要把乾隆和同时期的华盛顿相提并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娘的这俩人确实也是 1799 年同一年去世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b0RO87L.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