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答疑 / 汉武帝将江充全族诛杀有什么深层含义?

汉武帝将江充全族诛杀有什么深层含义?

江充逼死太子、害死皇后,但汉武帝杀他,并非为了“泄愤”。他诛杀江充全族,一为推卸责任,二为稳定朝局,但这只是表面原因。此举,还有另外2个深层目的。可以说,巫蛊之祸后,汉武帝做的每一件事,都体现了帝王的深谋远虑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唯一的人生败笔。

在这场大祸中:

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被逼自杀;刘据的妻妾、儿子儿媳无一幸免;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卫伉被连坐诛杀;卫氏一族基本灭族;丞相公孙氏也被抄家;还有无数的宫人、百姓被杀……牵连人数达到数十万。

第二年,汉武帝察觉不对,开始调查,却发现,这些死去的人,大多都是被冤枉的。

这一切,都和一个叫江充的人有关。

巫蛊之祸中,江充做了什么?

江充,是汉武帝晚年的亲信,但他并不是什么好人。

当年,汉武帝为了稳固皇权,便在身边养了一帮酷吏,江充就是其中一个。

酷吏,说白了,就是帮皇帝得罪人的。

而江充为了表决心,经常故意刁难太子,因而和太子关系一直不好。

渐渐的,汉武帝老了,江充就开始琢磨若是太子登基,自己不就必死无疑吗?

于是,他就准备借皇帝之手,把太子先除掉。

征和二年,汉武帝生了病,移居甘泉宫静养。

江充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于是,江充向汉武帝进言,他的病,极有可能是巫蛊作祟。

晚年的汉武帝,格外迷信长生不老,于是,他下令,派江充作为使者,全权查处巫蛊一案。

《汉书》:后上幸甘泉,疾病,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

就这样,江充有了“尚方宝剑”

在查案过程中,江充就开始栽赃太子了。

他带着人,在太子刘据宫中,搜出了巫蛊专用的“桐木人”。

面对这样的栽赃,太子很害怕,便找老师商量怎么办。

老师告诉他:“你先把江充杀了,否则被杀的就是你了,你可千万不能走公子扶苏的老路啊!”

于是,太子就准备杀了江充。

但江充也是有备而来的吖。

两方都有兵力,一下就起了冲突,而这个过程中,江充被太子给杀死了……

《汉书》:充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惧,不能自明,收充,自临斩之。

事实上,太子的做法,也没什么问题。

毕竟是天下储君,如果谁都能诬陷栽赃,哪里还有皇家权威了?

但坏就坏在,江充死了。

江充死了,而人言可畏。

在两方起冲突之际,其他两个查案的官员,没死,他们跑去向汉武帝告状,称:“太子要谋反。”

此时的刘据,确实找母亲卫子夫,要来了皇后印玺,发动了兵马。

丞相刘屈氂听说,也跑去告诉汉武帝:太子反了。

其实,汉武帝最初根本不相信太子反了,但前前后后来了好几批人,都言辞凿凿说太子造反。

最终,汉武帝给丞相下令,派他去平叛。

这下,事情就坏了。

丞相带着正式军队,来绞杀太子,而太子手上没兵,他也不能坐以待毙,就去找有兵权的将军求救……

渐渐的,事情就失控了。

最终,走投无路的太子刘据,自杀以证清白;给了印玺的皇后卫子夫,被逼自杀;刘据的妻妾、儿子儿媳全被杀害;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卫伉被连坐诛杀;卫氏一族基本灭族,丞相公孙氏也被抄家……

这场祸事,算上无辜的宫人和百姓,牵连人数达到数十万。

后人评价,说汉武帝真是个狠人,古今中外,自绝三族的君王,就他一个了。

其实,巫蛊之祸后期,就没江充什么事了。

但等一切平息,第二年,汉武帝忽然回过神,感觉这事不对。

毕竟,太子如果造反,他跑什么吖?

征和三年,汉武帝调查后发现,巫蛊之祸大部分都是江充严刑逼供搞出来的冤案,而太子也是被江充逼迫,才铤而走险,挪用了宫中兵马,并没有谋反意图。

大怒之下,汉武帝下令诛杀江充全族,当众烧死苏文。

那些曾在太子逃亡时,对太子兵刃相见,立下战功的人,大多被处以满门抄斩……

《资治通鉴》:族灭江充家,焚苏文于横桥上;及泉鸠里加兵刃于太子者,初为北地太守,后族。

汉武帝的深层目的

乍一看,汉武帝诛杀江充全族,似乎是知道真相后的暴怒。

毕竟,在这场大祸中,死的,都是汉武帝相伴多年的亲人。

但是,细看汉武帝在诛杀江充全族之前、之后的行为,我们可以发现,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第一, 推卸责任,及时塑造和挽救自己的人设。

征和三年,汉武帝发现真相,瞬间百感交集。

他有悔恨,有愤怒,但冷静下来之后,他更多的,是害怕。

是他下令让江充查处巫蛊;是他让官兵追捕太子刘据;是他将所有和刘据有牵连关系的人灭族;是他逼死了相濡以沫的皇后卫子夫……

这场祸事,或许不一定是他的本意,但在天下人看来,就是他处心积虑,杀妻杀子,自绝三族

他贤明一生,晚年,却如此丧心病狂,全无仁德,必然遭受天下人的唾弃。

而这,是一个君王最害怕的事情。

汉武帝不能让这件事发生,因此,他必须找一个人来背锅。

背锅的最好人选,就是江充。

为了更好的甩锅,他不仅要让江充背锅,还要把动静搞大

动静越大,就代表他越生气,就等于是在昭告天下:自己是被蒙蔽的,他不是一个狠毒杀妻、杀子的君王,而是一个被欺骗、丧妻丧子的可怜人。

当众火烧苏文,满门抄斩立功官员,都是这个目的。

他要向天下人昭告他的愤怒,而极端愤怒之后,天下人会认为他可怜到了极点

《资治通鉴》: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

后来,汉武帝在湖县(刘据自杀地)修建了一座思子宫。此时,天下人对汉武帝的态度,直接由原来的怒愤、不平,转为了悲痛、甚至还有同情

可以说,诛杀江充全族的一系列操作,直接将汉武帝的人设稳住了。

此时,巫蛊之祸的责任,被转移到了江充等人的身上,而汉武帝,依然是民众爱戴的帝王。

这种甩锅,和“红颜祸水”有些相似。只要君王因沉迷女色而误国,最大的责任就一定是女人,妲己、褒姒、杨贵妃……她们都是祸国殃民的典型。

巫蛊之祸闹得太大,汉武帝必须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识人不清的罪过,可比昏庸嗜杀,要轻巧太多了。

只要汉武帝不傻,懂得权衡利弊,灭江充全族,就势在必行。

第二, 稳定朝局,不给有歹心的人留借口。

巫蛊之祸,本质上军队镇压导致的朝廷动荡,牵涉面极广。

皇后、太子、后宫、前朝官员,几乎都被涉及,上层官员和普通百姓,都受到了牵连。

这是一场血流成河的“谋反”与“镇压谋反”。

巫蛊之祸后,大汉王朝伤筋动骨,朝臣人心惶惶,百姓惶恐不安

连高高在上的太子、皇后、公主,都能一朝殒命,那么普通人,是否更加命如草芥

当这一切被证明是一场错误,汉武帝就必须要用一个大举动,来稳住朝局

必须向朝臣们和天下人表明态度,释放和平稳定的信号,以避免一系列打着“清君侧”旗号,而意图谋反的起义。

毕竟,卫家几乎被灭族,可卫青、霍去病在军中留下的权威,并没有消散殆尽

若是有心人加以利用,那么大汉王朝岌岌可危。

汉武帝深知这一点,在诛江充全族的同时,他还对田千秋的上奏大加赞扬,并把他升为了大鸿胪。

田千秋其实并没有做什么,他只是委婉地替太子喊了冤。

他上奏说:“作儿子的擅自动用父亲的军队,其罪应受鞭打。那天子的儿子误杀了人,又有什么罪呢!”

《资治通鉴》:会高寝郎田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一白头翁教臣言。”上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

其实,早在征和二年,就有人为太子喊冤,甚至还愿意以性命打包票。

但汉武帝根本不理。

而田千秋只是委婉劝谏,汉武帝当场给他升官,让他当丞相

这一切的差别,只因田千秋的劝诫,出现得非常合时宜

一边,打击江充余党;一边,重奖田千秋。

汉武帝表露出来的态度,非常鲜明:我现在非常怀念太子,你们不要担心,不要惶恐,我不会继续大开杀戒,诚心劝谏的我会嘉奖,谗言小人我也绝不放过。

这个态度被传递出来,臣民就不会惶恐不安,朝局也就稳住了。

那些想要钻空子的人,也得掂量一下成功概率了。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外,汉武帝此举,还有另外2个更深层次的目的。

首先,暗示国家政策的转变,从“穷兵黩武”到“与民休息”。

此前,汉武帝重用的人,都是酷吏,比如江充、苏文、李广利等人。

这些人,“执法不阿”“奉法不阿”,与汉武帝尚武的风格和气场,不谋而合。

奉法不阿,是好事,但过了度,就成了坏事。

当年,江充正是因为“奉法不阿”,才得罪了太子刘据,和他结下了梁子。

事情是这样的。

当时,太子刘据的家臣,违规坐着马车在驰道上行走。

专门查处王公贵族违规行为的江充,看见后,立刻派人把太子家臣抓了,交官处置。

刘据知晓后,立刻向江充道歉,希望他能够宽恕,小事化了。

刘据说:“我不是心疼马车钱,只是担心父皇责怪,说我没有约束好下人。”

但江充不为所动:“我做臣子的就该这样!”

《汉书》:“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日:‘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将君宽之!’充不听,遂白奏。上日:‘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威震京师。迁为水衡都尉。”

这次事件后,江充名声大震,更加受汉武帝宠爱。

如果江充能一直这样 “奉法不阿”,也就没有后面的巫蛊之祸了。

但偏偏他走歪了,走上了苛刑、苛政的路,带来的是“大臣擅权而击断,豪猾多党而侵陵,富贵奢侈,贫贱篡杀,女工难成而易弊,车器难就而易败”。

汉武帝尚武,而太子刘据主张仁政。

父子俩观念不同,汉武帝对此早有不满,否则,他也不会在太子还在时,暗指给14个月大的刘弗陵为“尧”。

这种不满,刘据也清楚,否则,有着皇宫和卫家做支撑的太子,怎么可能因栽赃陷害,而吓得杀人、起兵呢?

所以啊,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汉武帝的态度。

巫蛊之祸后,汉武帝看到了穷兵黩武带给民众的惨状,看到了民不聊生。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尚武,也深知:如果继续此前的政策,国家将难以为继。

于是,他做出决定,要休养生息

想要转变国家风向,汉武帝必须要带头。

所以,将江充等人灭族,汉武帝处置的,不仅是巫蛊之祸的罪臣,更是“严苛执法”的反太子派、主战派。

其次,为哀痛诏——轮台诏做铺垫。

“轮台诏”是汉武帝的哀痛之诏书,也是他的罪己诏。

征和四年,汉武帝发布轮台诏。

在诏书中,汉武帝对自己所作的诸事进行反省,言辞恳切,并且指出国家安定的重要性,痛斥部分臣子主张将战争继续升级的屯田轮台的计划。

汉武帝称,当今政事,最要紧的应当在于“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

班固评价轮台诏,是仁圣之人的后悔书

“是以末年遂弃 轮台之地, 而下哀痛之诏, 岂非仁圣之所悔哉!”(取自《汉书·西域传》)

可以说,轮台诏,是汉武帝末期乃至汉昭帝早期,西汉休养生息的关键转折,也是“昭宣中兴”的源头。

此时,距离巫蛊之祸已经两年。

这期间,汉武帝为轮台诏的颁布,做了许多准备,灭江充族人等就是其的重要一环

在情感上,汉武帝先平息朝臣、民众怒火,获得同情和原谅;在政策上,汉武帝给大臣们暗示了方向,开始提拔主和派的官员;在心理上,汉武帝也给了自己时间,去理解和承认:刘据的观念更适合当下的大汉……

不得不说,虽然汉武帝有巫蛊之祸的败笔,但是暮年的他依旧有谋略、有远见

巫蛊之祸后,汉武帝做的每一件事,都暗藏深意。

杀江充全族也好,建思子宫也罢,没有一件是单纯的泄愤与怀念。

历经动荡的西汉,在他的手上开始休养生息,百姓的生活也开始恢复

只不过,已经陨命的卫子夫再也不会回来。

不知道,垂垂老矣的汉武帝,有没有过一丝后悔,和对妻子的怀念。

那“思子宫”中的“子”,有没有半分是卫子夫的名字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pe3Oz8e.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