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答疑 / 伍子胥引吴入楚,从受害者变加害者,你怎么评价他?

伍子胥引吴入楚,从受害者变加害者,你怎么评价他?

伍子胥,春秋末年吴国的改革家。他辅佐吴王阖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吴国国力大增。但他没能劝阻吴王夫差杀掉勾践,反而因为小人进谗言而被吴王杀掉。他的一生是坎坷的,实现了自己的部分抱负,但没能实现自己的终极理想。他性情刚烈,爱憎分明,又带了点不受礼法约束的桀骜不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盖因他对旧主的态度睚眦必报。但在笔者看来,这个人是治国大才,目光长远,且恩怨分明,是一位忠臣。

伍子胥出身楚国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伍奢是太子少傅,辅导太子建。太子建被费无忌陷害,伍奢受到牵连。费无忌还对楚平王说:“伍奢的两个儿子都十分有才,不杀掉的话必成祸害。不如设计以伍奢为质,将之召来杀死。”楚平王听从。伍子胥看透了这个计谋,劝伍尚与之逃走。伍尚怕逃走了也报不了仇,反而惹天下人嘲笑,选择赴约。果然,两人都被杀死。伍子胥无奈,与太子建奔郑,太子建在郑国起事不成被杀。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奔吴。路上重重关卡,难以渡过。殚精竭虑的伍子胥一夜白头,便将计就计,乔装打扮,终于到了吴国。伍子胥劝吴王攻楚,但卷入继承人的纠纷,故暂时隐退田野。

直到吴王阖闾即位,用伍子胥攻打楚国。伍子胥利用自己对楚国的了解,建议吴国联合唐国、蔡国共同攻楚。吴国大获全胜。吴军攻到郢都时,伍子胥没找到昭王,就把楚平王的坟墓掘开,鞭打尸体三百下,发泄心中怨恨。气的楚国臣子申包胥骂他违背天理,离灭亡不远了。而伍子胥则回答说:“谢谢评价,不会让你如愿的。我还就倒行逆施了。”这件事情影响了后人对伍子胥的评价,认为他罔顾伦理,枉为人。但实际上,换位想想,伍子胥从朝中贵族家破人亡,变为异国臣子,仅仅是因为小人作祟,他心中怎么可能不恨呢?

伍子胥是个有仇报仇,有恩报恩的人。对于帮他完成复仇的吴国,他尽心尽力。先是针对吴国提出改革策略:一是整顿经济,大型农桑,把楚国的先进技术传到吴国,还修筑水利,胥江通航。二是整顿军队,重用军事家孙武,严厉练军,教育与法纪相结合,提高军队战斗力。如此,吴国终打败楚、越,成为霸主。伍子胥看到了勾践的威胁,多次劝谏夫差。但在伯嚭的谗言下,夫差赐剑给伍子胥,令他自杀。伍子胥无奈之下只得自杀,但在临死前还对家人嘱咐,要家人把他的眼睛挂在东城门上,他要亲眼看到越国灭吴。此间之无奈与愤慨,可想而知。伍子胥本可以对勾践这个隐患置之不理,甚至在夫差下旨前逃跑,但他没有,只因他一腔热情付与吴国。司马迁曾对他评价道:“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白公如不自立为君者,其功谋亦不可胜道者哉!” 梁启超也说过:“伍子胥智勇深沉,真一世之雄也。”伍子胥正是这样一个有大才干、至情至性之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508zVX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