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清末状元刘春霖,中状元后不久大清就亡了,他在民国过的怎样?

清末状元刘春霖,中状元后不久大清就亡了,他在民国过的怎样?

对于广大的莘莘学子来说,他们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就算是不能取得榜首,也要博得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而最备受瞩目,也最荣耀的那肯定是状元郎,能位列第一绝对的才华横溢之人,一旦拥有这样的头衔,那未来势必平步青云,而且还是天下都熟知的“明星”人物。

可并不是所有的状元都是那么好命,有极个别的是很悲催的,就比如清朝末年的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他在中状元之后不久大清王朝就灭亡了,他这个状元当的就很尴尬,明明满腹经纶,一身才华,可是却没有用武之地,那在清朝灭亡之后,他在民国生活的怎样呢?

登科及第,却不曾想王朝覆灭

刘春霖的出身很平凡,父亲只是最底层的官吏,虽说一家人温饱得以解决,但也没有什么闲钱,夫妻二人也是省吃俭用攒钱供自己的儿子读书,刘春霖深知父母的不容易,所以自幼刻苦读书,在13岁的年纪就中了贡生,当真是天资聪颖。

等到了1901年考中了举人,有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于是在三年后,刘春霖顺利通过考试,紧接着参加殿试,而他也是成功的取得了殿试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了当年的状元。

不过他的这个状元可是最后一位封建王朝的制度下选拔出来的状元了,因为1904年是清朝举办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次年清政府就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也就意味着在古代中国传承几千年的人才选拔制度彻底画上了句号。

而且据说刘春霖的这个状元来的也是很意外的,根据当时的成绩排名,他并不是第一,而是一个叫朱汝珍的人,只因慈禧太后不喜欢这个人的名字就在排名的时候把他排到第二,刘春霖则成了第一,不得不说刘春霖得到这个状元头衔也是很幸运的。

可是不幸的是刘春霖身为状元并没有得到重用,一来是因为当时清政府内部官僚腐败严重,他要想在朝堂之上立足谈何容易,而且当时还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他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有机会施展才华,所以一直都待业在家。

二来就是1912年的时候,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大清王朝也就此宣告灭亡,那刘春霖这个状元也就沦为了一个笑话,同时新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渐渐忘记了这清朝末年的最后一位状元。

时局动荡不安,被迫辗转流离

虽然说刘春霖这个状元当的很憋屈,也没什么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但是没想到在民国建立之后他却迎来了“春天”,当时袁世凯意图复辟帝制,窃取革命成果,而在这之前必须拉拢各个阶层的人支持他,以确保后续的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而要拉拢之前的那些文人雅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们各有各的思想,怎么可能甘愿为他效力,于是他便把目光放在了刘春霖的身上,想借助刘春霖状元郎的名号来吸引更多的文人,毕竟刘春霖在当时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正因如此,他最开始被袁世凯任命为总统府内使,同时还担任总统府秘书长,听上去很有排面,好像权力很大一样,孰不知就是空有名头,没有实权,完全就是被利用了,可不管怎么说,这段时间刘春霖过的还是不错的,袁世凯也给到了他足够的薪酬。

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军阀混战,刘春霖也失去了价值,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跟错了人,于是毫不犹豫的辞去了所有的职务,自此过上了归隐的生活。

在刘春霖闭门不出期间,也是有机会改变自己的窘迫的生活状态的,因为当时的宣统帝溥仪就很看好他,别看他宣布退位了,清朝也灭亡了,但是他并没有彻底放弃当皇帝的想法,还想借助日本侵略者的支持复辟王朝。

可这就需要身边有人能够给他出谋划策,所以他希望刘春霖能够出世辅佐他在北方建立伪满洲国,如此一来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旧臣加入其中,未来复辟清朝的希望也更大。

可是刘春霖根本不领情,拒绝了溥仪的邀请,继续过着自己清苦的生活,要知道在那样混乱的年代,他一个文人要想维持生计确实是很难的事情,可要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也是很有文人风骨的,而且也很有大局观。

文人风骨依旧,不卑不亢的人生态度

溥仪是借助日本侵略者的势力建立起来的伪满洲国,那么日后肯定会处处受限制,说白了就是被日本侵略者驱使,当一个傀儡皇帝,虽然刘春霖怀才不遇多年,但还不至于为了一时的出彩搭上未来子孙的名声,这种给日本侵略者当走狗,还欺压自己民族的事情打死他都不干,毕竟谁也不想日后遭人唾弃,留下千古骂名。

除此之外,刘春霖虽是文人,但是在大是大非,尤其是家仇国恨面前他也是很有自己的立场的,铮铮铁骨无人可以撼动,当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日本侵略者强行逼迫刘春霖做北平市长,以此来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可是刘春霖面对日军的胁迫和威慑,他毫不畏惧,反而直言回怼,把这些说客好一顿臭骂。

不过如此一来也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后来他被日军抄家,还把他一家老小都赶了出去,最后刘春霖不得不被迫回老家,在这之后,他为了维持生活他只能依靠卖字为生,过的那叫一个悲凉,谁能想到堂堂的科举状元,到头来居然沦落到在街头卖字这般境地,当真是让人深感心酸和无奈。

结语

而在刘春霖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文人的气节,中华儿女的坚强不屈,这种民族精神和个人的道德情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尽管他曾经穷困潦倒,饱受压迫和陷害,可是现实并没有让他卑躬屈膝,而是以最坚定的态度回应了世俗的罪恶,也成就了他不朽的文人风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52WXrDe.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