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护”你我周全 敬白衣战“士”

“护”你我周全 敬白衣战“士”

本文转自:人民网

在日常治疗中,他们是医生无时无刻的“眼睛”;在患者需要时,他们是病房里看得见的“安全感”;在平凡岗位中,他们成就了医院护理事业的星辰大海。

从一名护理“小白”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独当一面的护理骨干、护士长,他们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值此“5·12”国际护士节之际,让我们一起看看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10位奋战在一线的护士,听他们讲述一路走来难忘的“成长记忆”。

产科护士陈梅玉:“迎接新生命是一件美好的事”

陈梅玉。

2016年我来到医院并进入产科,一开始对产科充满好奇和忐忑,害怕自己做不好。好在有同事的耐心指导与帮助,让我更快地适应、融入其中。记得刚到产科看到新生儿的时候,感觉宝宝真的好小、好可爱,捧在手心都怕融化了。

第一次独立值产房的夜班,我突然接到急诊电话,一名初产妇宫口开了七八厘米,要送到产房,但产妇非常暴躁,不停地叫喊。在和家属交流中,我们得知产妇患有精神病,自从怀孕后就停药了,并根据家属的描述推测新生儿还未足月。于是我跟另一名资深助产士快速准备产包以待接生,结果产妇上产床后非常不配合,我们只能叫来家属帮忙。我和另一名助产士在底下一起接生,医生不停地指导产妇,可是产妇不配合用力,而此时已经可以看到胎发了,胎心也在变弱!危急时刻,我们赶忙联系新生儿科的医生,加上产科医生的协助,新生儿得以顺利出生。

那一次惊心动魄的夜班,让我深刻体会到迎接新生命诞生是一件美好的事,但实现这样的美好,需要专业产科团队无微不至的守护。

每天看着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我内心感到无比的喜悦,已经记不得迎接过多少小生命,护理过多少产妇,参与多少次抢救,但是我知道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一个患者,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有同理心,多站在患者的角度为他们考虑,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手术室护士刘耀翰:从“发懵小白”到“资深护士”

刘耀翰。

今年是我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从职场小白一路成长走到今天,经历了许多挫折、怀疑和迷茫。至今我依然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独立上台时一脸发懵的样子,无措得双手都不知道放在哪里,生怕会违反无菌原则而污染术区,连最基本的器械都仿佛“不认识”了。总之,开始并不顺利。

跌跌撞撞地历练成长,现在的我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不管面对多么复杂的手术,都能和外科医生、麻醉医生一起默契高效地协作完成,得到周围人的认可。我也养成相应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思维和理念,面对各种紧急情况,都能够专业有序地处理。

记得有次做一个纵隔肿瘤手术,由于病人的病情特殊,肿瘤和大静脉界限不清,分离过程中血管撕裂导致大出血。面对紧急情况,我迅速准备好血管缝线、血管阻断用物以及开胸器械等可能需要的物品,沉着冷静地配合外科医生做好应急处置,所有的器械及用物都处于随时“待命”状态。

七年的时间,从手忙脚乱的发懵“小白”到游刃有余的资深护士,很感谢护理同仁、外科及麻醉医生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也希望未来自己能够不断精进技术,做好每一台手术。

ICU护士何青三:“原来生命是如此的脆弱”

何青三。

一转眼,我来到ICU工作已经三年了。还记得第一天来医院报到,一脚迈进科室时的心情,当时对这个陌生环境充满了恐惧和忐忑。好在有护士长和前辈们的理解和包容,我慢慢地熟悉科室的仪器设备、专科技术和理论,迎来职业生涯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独立当班、第一次收病人、第一次写特护单、第一次尸体护理……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抢救,当时接管了一个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其生命体征非常不稳定,所以我一整个晚上都守在病人身边不敢离开,出现任何情况第一时间向医生报告。早晨六点左右,病人心率突然变成0次,我当时就懵了!我的带教老师大喊“快来抢救按压”,这时候,我才回过神,立马给病人进行胸外按压,没过多久心率恢复到124次。但我还没来得及开心,病人的心率又骤降到0次。医生护士围作一圈,静脉推注肾上腺素、持续按压等抢救措施一一进行。过了半个小时,大家还是没能将病人抢救回来,这是我第一次直面死亡,当时心情特别沉重,原来生命如此脆弱,转瞬即逝。

作为一名初入护理的“小白”,我在经历过许多的“第一次”后快速成长起来,希望未来能够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急诊科护士上官庆玲:在未知的“兵荒马乱”中摸索

上官庆玲。

我从事急诊护理工作已经五年,急诊科的不确定因素太多,面对未知的情况,要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措施进行救治。刚开始真的特别慌张、担心,因为自己初来乍到,怕能力不足耽误了病人。急诊科内,陪同患者就诊的家属情绪更为激动,而身为医护人员,我们不能跟着慌了神。

在前几年的跟班学习中,老师总是耐心地指导我们。如今我已能独当一面,能够快速地对病人进行初步病情判断,熟知需要采取的措施。当我第一次与死亡面对面的时候,心里特别害怕,不能理解为什么人的生命这么脆弱。看见病人家属在自己面前哭泣,我心里特别难受,同时充满了无力感。大家都很努力地救治每一位患者,可并不是每一次都能跑赢死神,我们只能尽力做好每一个环节。

对于急救能力这个短板,我通过阅读专业书籍、观察前辈施治病人、遇到问题多请教,一点一滴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希望能更好地帮助每一位患者。

虽然急诊科在大多时候是“兵荒马乱”的,但也有很多让我们感到幸福的时刻。有些老人家就像小孩一样,给他们打针时,他们会不断夸奖“这个护士打针不痛,老师傅就是不一样”,这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肯定。虽然我们脸上没有表情,但心里乐开了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也喜欢和病人多聊聊天,多关心病人,让他们觉得更安心。

儿科NICU护士王云:“看到可爱的小宝宝,感觉充满了动力”

王云。

我是一名新生儿护士,从事护理行业五年了,NICU主要是照顾未满一个月的宝宝,工作内容小到换尿布、泡奶、喂奶,大到给患儿插胃管、抽动脉血、打留置针等。一开始进入这个科室,面对如此忙碌繁重、经常加班的工作,我也想过退缩。但当我看到这些可爱的宝宝,就感觉充满了动力。我们科室是无陪护的,所以我们需要承担医护人员和“临时妈妈”的双重角色,24小时巡视,观察宝宝呼吸机鼻塞有没有掉落、血氧有没有波动、呼吸有没有急促、有没有抓伤自己……遇到宝宝哭闹,我们也要及时安抚。

我刚开始跟夜班的时候,就遇到一个从卫生院转来抢救的宝宝,送来时心率、血氧不断往下降。我从卫生院医护人员手中接过宝宝,心里既紧张又害怕。将宝宝放入辐射保暖台抢救,我看着同事为患儿吸痰,打留置针,抽动脉血,协助医生气管插管……宝宝被大家抢救过来,而我只能在旁观望。从那刻起,我告诉自己,要努力学习,绝不能拖大家后腿。于是我努力学习打针、抽血、组装呼吸机……不懂就请教前辈,经常为了多争取学习的机会,与其他同事争相申请操作。

我喜欢护士这个职业,也热爱新生儿护士这个岗位,一个个可爱的小宝宝总能治愈我浮躁的心,也希望我能继续沉住心,理论、操作两手抓,努力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血透室护士谢幼兰:连做梦都在学习

谢幼兰。

尿毒症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体外循环管路里有200多毫升的血液,会以平均230ml/min的速度,在体外不停地运转四个小时,每周至少进行三次透析治疗,患者才能像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尿毒症被喻为“不死的癌症”,一旦开始透析就要终身进行。在血透室,我们就是血透“马拉松”患者的忠实陪伴者。

2014年,那些陌生的血液透析仪器、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管路,让刚来到血透室的我一脸迷茫。我们的教科书上介绍了肾衰竭后期的病人,要通过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然后介绍什么是血液透析。至于如何操作仪器等问题,书上并没有,我只能从头开始学起。经过三个月的岗前培训,我得以适应血透室的工作。

2021年,晋江市医院在搬新院之前,我被安排负责筹备新院门诊的建立、开诊、流程等工作。那段时间,我每天和书一起度过,下班了就抱着书学习,就连睡觉做梦的内容也都是学习。

由于要投入到全新的工作中,我几乎每天不着家,家里的两个孩子只能拜托长辈来照顾。家里人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默默支持我的工作。正是因为我的身后有家庭这个强大的后盾,我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中。

在我看来,无论身在哪个岗位,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活到老,学到老。

神经外科护士孙敏:护理不仅要“治病”更要“护人”

孙敏。

去年3月,晋江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全院上下都投入到抗击疫情中。那段时间,我们每个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2个小时以上,大家团结一心、共渡难关。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从凌晨两点半开始清点人数,确保医护人员在五点前能出发,前往各个核酸检测点。与此同时,仍然要保持科室的正常轮转。从凌晨一直忙到深夜,这是疫情期间所有“晋医人”的常态。

记得有一次,院部临时通知当天晚上六点要到五里工业区采集核酸。我就带着7名护士前往,这是我第一次入户采样。当时我和7名护士连续爬了9栋宿舍楼,每栋7层楼,我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没有灯光,透过满是汗水的眼镜和面屏,挨家挨户敲门采核酸,直到凌晨一点才全部采集完成。

作为一名神经外科护士,我经常接触一些脑外伤、颅内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都是情况比较紧急、病情也较为危险的,患者家属大多处于崩溃边缘。所以,我们需要在承担大量护理工作的同时,做好家属安抚工作。“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我对于自己职业的理解。护理之路,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虽然有过误解和委屈,也有被需要的感激和欣慰,我很荣幸从事了一份可以常常帮助他人的职业,因为护理不仅是治病,更是护人。

神经外科护士朱瑞英:一封尘封6年的感谢信

朱瑞英。

在8年多的从业时间里,一封尘封了6年的信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记得在2021年,当时医院刚要搬到新院区,我们科室在整理材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废弃的意见箱。大家都很好奇,这个年代感十足的意见箱里会装着什么东西。意见箱打开之后,里面躺着一封信,而信封上写着的收件人正是自己的名字。

拿到信的那一刻,我内心十分好奇,拆开信封,一行行看完信件内容后,我的眼里满是感动的泪水。

那是一封感谢信,是一位患者家属写给我的,时间是2014年12月19日,也就是我刚入职的第三天。这封信唤醒了我的记忆,那名患者因为脑出血,在医院里昏迷了很久。那时我刚入职,怀着满腔热情想要服务好每一位患者,这份热心感染了这位患者的家属,在患者康复出院后,他们在意见箱里放了这封信。

虽然这封信足足尘封了6年,但对于我而言,意义重大。我会继续坚守初心,用真诚的心和温暖的微笑,给病人带来希望。

内镜室护士蔡黎娇:一事专注,一念执着

蔡黎娇(左一)。

从事护理工作二十八载,我视患者利益高于一切,只要患者需要,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飞奔过去。

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始终专注自己护理工作的那一方小天地,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临床一线,凭借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和忘我工作的精神赢得了患者的信赖。

每当看到病人痛苦解除、露出微笑,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这些年,我收获了无数这样的美好时刻,回忆起来由衷地感到幸福和满足。每一个这样的时刻都镌刻在我脑海深处,累了的时候回想起来,所有的疲倦就会消失殆尽。

作为晋江市医院胃肠镜室的开科护士,我遇到了许许多多患者。有位食管癌术后的老人,需要经常来医院进行扩张,由于以前做扩张都是在无麻醉的状态下进行,需要将狭窄的食管撑开才能进食,患者比较痛苦。所以我就多跟老人聊天、安抚他,缓解他的紧张和不适感。后来,那位老人每次来都很开心,也感激护士们能够跟他聊天,用另一种方式帮助他减轻痛苦。

从业二十八年来,我看过无数患者,现在的患者和家属对护士都比较尊重,特别是过去三年,大家对护士这一职业更加理解了。虽然自己即将退休,但我会一如既往地在岗位上执着奉献。

胃肠外科护士陈珍珍:干着最脏的活,感受最多的温暖

陈珍珍。

作为一名从业二十年的护士,我在胃肠外科已经十多年了,胃肠外科是我待过最久的科室。在这个科室,我干着最脏的护理工作,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四面八方的温暖。

造口护理和引流管护理是胃肠外科的两个专科护理内容,可能对于其他科室的护士来说,需要做一些看似最脏、最棘手的工作,但大家都在岗位上各司其职,不厌其烦,不怕脏不怕累,直到教会患者及家属如何自行护理造口。我们科室的引流管数全院最多,下夜班的护士要对所有的引流管进行观察、记录、倾倒……往往天还没亮时我们就弯下腰,等直起腰的时候,天边已经露出鱼肚白。虽然胃肠外科是护理工作繁重的科室,但这里处处充满爱,科室主任、护士长领导有方,医生护士工作高度配合,团结友爱。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医院领导和同事带给自己的温暖。我的两个孩子都是在担任胃肠外科护士时出生的,那时我感受到了大家的关怀。因为自己的身体不是特别好,孕反很严重,在怀孕一个多月时就开始请病假,科室的同事和领导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后,都很照顾我。(图文由晋江市医院提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J2bAPNL.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