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唐朝一时兴起的私盐为何会最终走向衰败?

唐朝一时兴起的私盐为何会最终走向衰败?

食盐,是古代以及现代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食盐一直留存至今,以此可见,食盐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缺一不可的,在唐朝时期,食盐却有另一番的风景。

唐朝时期,食盐“别有一番风味”

141年,唐朝前期,食盐是非常便宜盐价很低,就算是贫苦的家庭都能够买到,所以导致食盐当时非常充足,所以从来就不缺食盐,甚至根本不会为了以后没有食盐而担忧。

直到755年,发生了转变,史思明和安禄山发起安史之乱,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向成都逃亡中,竟然突发马嵬驿事件,最后贵妃去世了,而唐玄宗也成为了太上皇,唐朝由以前的繁盛时期转入衰竭。

虽然结局是安史之乱失败了,但是唐朝的根本也由此受到了重创,国力和财力上都已经亏损,再也不再像从前国力强盛的唐朝。

在安史之乱的影响下,老百姓们逃亡的逃亡,死的死,伤的伤,病的病。

这让原本以农业为主的农税都进行不下去了,其次是,为了对抗安史之乱,唐朝的军队以及军费都没有办法再进行。

土地制度的改革,让土地竟然到了地主的手上,为了国家的收入,唐朝就对茶 ,酒,烟等控制,他们为了钱财,提高了对这些用品的价格。

为了让唐朝重新站起来,颜真卿,肃宗初等人就提出了盐的买卖政策,按原本的是让国家去收购那些制造食盐的人,让他们去制造食盐。

随后再从黄河地区建设盐场,再叫士兵进行护送和输送,再像以前的原本价售卖给老百姓们,这样可以就解决了军费的问题。

唐朝的第五琦受他们启发,当即就提出了关于食盐的改革。

老百姓每家每户肯定需要食盐来进行调味,所以,唐朝就让食盐的价格跨幅度的提高,老百姓为了调味,就必须买食盐,从原来老百姓能接受的十几文钱 竟然到了几百文钱,盐价直接翻了好几倍。

他们主要让一些会造盐的老百姓进行制作,然后再交到官府上,官府再进行收食盐,随后,再运送食盐卖食盐,再把卖食盐的钱充当国财,老百姓为了盐而减少各部分的花费,只为了能买上盐,而那些贫苦的老百姓根本就买不起食盐,所以导致他们只能吃淡食。

有一些卖家甚至根本不满足国家给的价格,会比当时唐朝给的价格还要高很多,只为了自己能从中拿点钱,而让原本高的盐价再次的提高,这让老百姓根本就买不起。

他们还设了食盐院,把那些会制造的商铺都归到食盐院名下,这样唐朝直接就掌握了食盐的制造,不给百姓们一点机会,朝廷就给了百姓们一条路,只能去向朝廷买盐,这让百姓们都非常的艰苦 ,他们根本没有钱买物价高的盐。

但正因此,唐朝凭借这个食盐政策,获得了大量的钱财,补充了国力和财力,但却苦了老百姓们,他们必须省吃俭用才可以获得盐。

直到762年刘晏觉得这个食盐的改革有些不足,就重新改了政策,老百姓进行食盐的制作,随后官家进行运送,进行卖给商人食盐,这些食盐有的到了商人的手里,他们再进行了运送。

如果一些商人的资金不足的话,可以用相同价格的物件来进行交换,随后再根据自己的价钱进行卖盐,他们会根据自己订价格,然后再卖给老百姓,这样多了商家这条路,老百姓也会减少一些负担,不再只能买朝廷高价的食盐,商人家的食盐也能买,所以最后形成了官盐。

但是,不受朝廷控制的官盐价格迅速提高,老百姓还原本以为官盐会比朝廷卖的盐会便宜些,没想到却是和朝廷卖的盐价格相当,这让老百姓朝廷的盐买不起,官盐也买不起,最后,那些买不起官盐的老百姓就转向了更低的私盐。

古代物价飙升,各大阶层“铤而走险”走私盐

古代私盐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检查,而私下制造私盐,这些被私下制作的私盐,进行一些私下的运送,然后,再悄悄的贩卖私盐,既避免了国家的交税还能赚钱,但被发现者就会被剁脚趾头。

但是为了钱财,他们这些贫穷人愿意冒这个,各个物价都上升太高,他们没有钱没有办法生存,他们就必须铤而走险一次,虽然知道被抓住肯定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但是他们只有这一条路走。

可以说是他们必须走这条路,他们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朝廷不会给他们喘气的机会,所以他们做起了私盐的买卖,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越来越多的人,受不了官盐的价格和国家的压迫都进行了私盐的买卖。

那些卖私盐的,他们都清楚商人制造私盐的成本价格很低,很低,他们或许只需要一个时辰或者两个时辰获取盐,他们就能获得钱财,而且他们的劳动力甚至不及卖盐的千分之一,所以他们自然也甘愿冒风险进行卖私盐,毕竟,这种便宜自己也想赚。

而运输的方式也都非常的五花八门,有一些他们会把盐和沙子混合放在一起,这样就算那些检查的人想查到私盐也查不到,最后,他们送到了指定的地点,他们就用古代的筛网,进行沙子和盐的筛选。

虽然后面筛选时间比较麻烦,但是他们都选择运用这种笨方式,而有些聪明人,他们为了能够成功到达目的地,他们有的会给守门的人员暗中勾结,让他把自己偷偷放进去,有的甚至给一些钱财收买检查人,而那些检查人看见钱就立马让他们进去了。

很多人看着卖私盐的非常挣钱,所以导致私盐在老百姓这里非常的流行,人多了,那些五花八门的渠道也就多了,买官盐的人也都少了。

唐朝,只要是制造盐的人,都统称为盐户,盐户呢,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规规矩矩的劳动者盐户,他们是国家的劳动者,他们的籍上都会写着盐籍,而盐籍是没有自由的,他们不能卖盐,只能制造盐。

他们能正规合法的生产盐,还有一种是私盐犯和第一种相反,他们是为了挣钱逃避官家的控制和逃避税,而私自制造私盐的盐户,这些私自制造盐户有的为了钱,有的为了躲避国家。

而有的合法盐户他们也会根据自己自身经济的情况下进行制造私盐,最后导致合法亭户私下进行食盐的越来越多,官家也曾抓到几个,实行残酷的惩罚。

但那些合法盐户不仅没有害怕,反而更加的多,而官家就算手段多,但是这些合法盐户根本就不怕,政府也都没有办法控制合法亭户停止制造私盐。

而合法盐户知道自己的籍是盐籍没有办法进行卖私盐,所以他就只好找到私盐贩而进行私下卖盐 合法盐户只需要把所生产出来的私盐交给私盐贩。

私盐贩再拿着这些盐进行买卖盐因为私盐贩没有办法得到那些海盐井盐什么的,所以他就只能和合法亭湖合作,这样才能得到私盐。

还有一种贩卖盐的,名为盐枭,他们也是不合法的,他们会低价来收购那些盐家的盐,然后来进行卖盐,有时候也会自己生产,自己运送自己买卖,然后根据官盐的价格,再比他们的价格稍微低一些,那些老百姓也都吃不起官盐,也就也好来买这个非法的私盐。

后来,盐枭就更加的肆意妄为,无法无天。他们根据武器而进行偷运私盐,政府听到这个消息,赶忙的去压制那些盐枭,他们也对盐枭的惩罚也是越来越残酷。

私盐更加的不可收拾,唐朝为了稳固,他们才开始进行食盐的管理,但是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根本就没有办法再管理了这些卖私盐的人了。

但所幸刘晏建立的盐铁巡院,主要工作是进行收集情报,对进行私盐的镇压,和官盐的运送,为了压制私盐的形式越来越严重,他们在各个地区,各个地方,都建立了盐铁巡院。

并且在各个地方打探官盐的情报,把一些物价比较高的地区的官盐进行低价,这让朝廷进行了稳定的收入,也在一定短时间的范围内压制了私盐的贩卖。

私盐贩也为了获得收入,冒险进行私盐的贩卖,根据当时官盐的价格而进行低价贩卖,所以他们也用同种方法,他们也低价卖官盐,一部分减少了对百姓们的压力,也一部分打压了私盐。

私盐的兴起满足了百姓们的对盐的需求量,同时也存在“诟病”

私盐在唐朝时期存在其实对于百姓们来说是黑暗里的一条路,对于普通百姓们来说官盐的价格远远高于私盐的价格,私盐也能够满足百姓们对盐的需求量,所以说其实有时候古代私盐对于百姓们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

私盐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于百姓们来说是救星,他们本来以为会省吃俭用只为了买官盐,但是私盐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局面,让官盐不再成为唯一他们获取盐的唯一途径。

那些通过过不正当方式进行私盐的人,他们或许从最开始出自私心,只为了不让自己没钱花,还被国家压迫而进行私盐的出售,但是这却是百姓们的一束光,最后私盐的泛滥,却无法避免的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最终只能走向没落。

在官盐发展最初时期,那些卖官盐的人,是最可恨的,他们本就只是根据朝廷给的价格而卖盐,但是却为了自己的私心,而抬高对私盐的价格,这让百姓们都没有办法本来就买不起的食盐。

更加让他买不起,甚至有的贫苦人家,都选择吃淡食,不是他们不愿意买,而是食盐价格太高,他们买不起。

这些的种种原因,导致了从最初的官盐,到了最后乱得不可收拾的私盐。

907年,唐朝灭亡了,原因有很多种,但是私盐盐税一定是其中之一,或许从他们开始进行盐税的时候唐朝就已经不能重回当初了。

参考文献:

《旧唐书》

《新唐书》

《唐六典》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nLVp6je.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