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答疑 / 一旦肾不好,哪里会首先发出预告?

一旦肾不好,哪里会首先发出预告?

你好,我是风湿免疫科乔方医生,原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师。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内脏之一,承担着人体内部重要的工作,如生成尿液排出废物、调节血液循环、水液调节、分泌激素、调节钠钾氯的浓度、维持酸碱平衡、调节血压等。一旦肾脏出现问题,必将是给全身系统带来巨大的连锁反应。

那肾脏在遭受疾病折磨时,是否会发出“求救信号”呢?当然会!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肾脏的“求救信号”,往往能够在早期对疾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换肾”等严重后果。

一、水肿

肾性水肿是由于肾脏疾患所引发的水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肾性水肿的原因有: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使体液进入组织间隙;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血容量减少,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等。

肾性水肿的临床特点是水肿首先发生在组织松弛部位如眼睑、颜面,以晨起最明显。然后发展至足踝、下肢,严重时全身浮肿,出现胸水、腹水,甚至皮肤崩裂而渗水,可伴有恶心、呕吐、尿少等。水肿发展比较迅速,其性质为软而易移动的凹陷性浮肿。

而肾性水肿又分为肾炎性水肿肾病性水肿

肾炎性水肿:

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因肾脏急性炎症或炎症急性期均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有效滤过面积减少,而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脏排水排钠功能降低而引起水肿;

②球管功能失衡:肾小球发生急性炎症时,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良好,球管功能失衡,水、钠在肾小管重吸收相对增多而致水肿;

③毛细血管流体静压相应增高:肾脏发生炎症时,排水、排钠能力减退,血容量增多,毛细血管内压相应增高,使毛细血管内液过多地移向组织间隙而致水肿;

④急性肾炎时,部分患者由于血容量增加和高血压等原因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水、钠潴留而引起水肿。肾炎性水肿主要见于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及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的其他肾小球疾病,临床上多伴有少尿、血尿、高血压等症状。有些患者可出现肌酐清除率降低。

肾病性水肿:

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原发性肾小球肾病、慢性肾炎肾病型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肾病综合征,由于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致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内液体滤过增加,从组织间回收的液体显著减少,形成皮下水肿。

②有效血容量减少:血浆的外渗使有效血容量减少,由此在体内发生以下的变化:通过容量感受器使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重吸收水分亦增多;通过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产生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使肾小管对钠重吸收增加,抑制利尿因子的产生,使肾脏排钠减少,使水分潴留体内,甚至可伴有胸水、腹水、头顶及会阴部水肿等症状。

二、高血压

因肾脏疾病而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约占成人高血压的10%以上,在继发性高血压病中占第一位。

临床上可分为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两大类,一般以前者为多见。

肾实质性高血压通常由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慢性肾盂肾炎、肾结石、肾肿瘤以及遗传性、先天性肾脏病等肾实质性损害引起,其发生率与肾小球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尿毒症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可高达80%以上。肾血管性高血压由肾动脉本身的病变或肾动脉受压引起,在儿童多由先天性肾动脉畸形所致,青少年常由肾动脉纤维组织增生、大动脉炎引起,50岁以上的患者则以肾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本类高血压有以下特点:好发于30岁之前或50岁以后;高血压急剧恶化;腰腹部疼痛;上腹部或肾区可闻及血管杂音;一般降压药物无效;肾动脉造影可见血管狭窄;血浆肾素活性增高。

三、腰痛

腰痛多由肾或输尿管结石、血块、坏死组织阻塞或肾梗死所致。疼痛突然发作,常向外阴、大腿内侧部位放射,呈阵发性剧烈绞痛,多伴有肉眼或镜下血尿,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B超对尿路结石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肾梗死者还伴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血清谷草转氨酶升高等,肾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肾脏疾病引起的腰痛,常为肾区钝痛或胀痛,不同疾病又有其相应的表现。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腰痛一般比较轻,但IgA肾病的腰痛较明显。急性肾盂肾炎除有腰痛感外,还伴尿路刺激征、发热、白细胞尿等。

四、蛋白尿(泡沫尿)

尿中如有蛋内质,可通过酸化尿液加热后变浑浊而检出,称为蛋白尿。人体肾脏就像一个滤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就好似筛子。正常情况下,它可筛过小分子蛋白质。其中98%在肾小管被重吸收回体内,剩余的蛋白质与肾小管及其他尿路上皮细胞分泌的少量黏蛋白一起排出。

所以,健康成人尿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24小时尿中含量约40~80毫克,最多不超过150毫克,青少年可略高,但24小时应少于300毫克。由于尿中含有蛋白质量少,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故临床上习惯称正常尿无蛋白质。如果超过正常尿蛋白质的上限(即大于每天150毫克)时,用常规定性检查可测出蛋白质,就称为蛋白尿。

而蛋白尿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小便完后形成的泡沫多且经久不散。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常见的临床特征之一,常提示有肾实质的损害。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肾小球滤过膜损害、滤过膜静电屏障作用降低而致蛋白通透性增加,肾小管受损而致蛋白的重吸收功能障碍或血中异常增高的小分子蛋白大量从肾小球滤过,超过了肾小管对它的重吸收能力。

五、血尿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十分复杂,有时要鉴别血尿的来源非常困难,而血尿可能是泌尿系统某些疾病唯一的临床表现。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详细的检查,以便尽快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正常人的尿液中可有少量红细胞,新鲜中段尿离心后沉渣镜检,红细胞数0~2,若大于3则称为血尿,提示泌尿系统出血。小量出血呈镜下血尿,出血量如每升尿液中超过1毫升血液,可呈肉眼血尿;血尿可呈一过性、间断发作或持续存在。

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畸形、狭窄、外伤、多囊肾、肾囊肿、肾下垂、男性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血液病以及尿路邻近器官病变等。发热、剧烈运动等也可引起一过性的镜下血尿,但多次尿红细胞≥3,或一次>100,则可能为病理性的,应多次复查。此外,要注意排除食物、药物以及月经污染的假性血尿。

正常人新鲜尿液呈淡黄色,透明,无泡沫,有氨臭味,某些食物和药物可影响尿液的颜色。正常人的尿比重一般为1.010~1.030。正常尿液呈弱酸性,pH值约为6.5。正常人尿液常规检查,蛋白定性试验呈阴性,尿糖呈阴性反应。正常人离心后的尿沉渣中白细胞<5个,1小时尿沉渣白细胞记数<20万。

七、 尿量异常

少尿

临床上将24小时内尿量少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少于17毫升定为少尿,24小时内少于100毫升称为无尿,两者形成的机制基本一致。少尿、无尿病人,常伴有血尿素氮及血肌酐量升高,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

其原因有三:

    肾前性:脱水、心衰、休克、低血压、肾动脉栓塞或邻近的肿瘤压迫等;肾性:于急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及各种慢性肾炎所致的肾功能衰竭期;肾后性:肾盂或输尿管结石,血块或脓块梗阻输尿管,输尿管的炎症、水肿、瘢痕及狭窄等,肾外的压迫(如肿瘤)、粘连引起梗阻。

多尿

正常人24小时尿量在1.6升左右,多尿是指每日尿量大于3.0升或每分钟多于2毫升。与肾脏不良状态有关的病因通常有这些:尿崩症、肾小管酸中毒、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炎、肾髓质囊性疾病。

夜尿增多

正常成人在夜间排尿1~2次,尿量为300~400毫升。正常人晚餐后一般不饮水、不进食,入睡后体内代谢率低,血流缓慢,经肾小管的原尿可充分再吸收,故夜尿少于白天尿量,如夜尿量超过全天尿量的一半则称为夜尿多。夜尿多时,甚至可超过日间尿量。对夜尿量多少的衡量,可以判断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

与肾脏相关的原因有: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当你发现自己有以上症状时,不必太过紧张,因为有些症状可存在于剧烈运动、失眠、精神因素、过量饮水、寒冷&疼痛刺激情况下;也不要不当一回事,因为肾脏“忍耐力”极强,在小伤小痛时都是默不作声的状态,如若真因肾脏原因表现出症状了,往往预示着问题不小了。

所以乔老师建议,肾脏问题关乎性命,有以上症状时,还是及时就医排除、分析为佳;倘若真有问题,也可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整理发布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如果您有不同的观点,也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也可以转给您身边需要的朋友;谢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q0z8oM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