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1980年,我海军在太平洋与多国军舰周旋,成功夺回东风导弹数据舱

1980年,我海军在太平洋与多国军舰周旋,成功夺回东风导弹数据舱

60年代,我们的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很快一个十分尴尬的问题摆在了眼前:虽然我们有原子弹,但是却没有洲际导弹,一旦遭到美苏核打击时,根本没有能力将核弹扔给对方进行反制。

想要有把核 弹 头扔到地球对面的能力,就要研制出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洲际导弹,否则就没有战略打击能力。

而当时的美苏两国,在50年代就已经研制出了洲际导弹,国际风云变幻无常,时不我待。1965年8月,我国正式提出研制洲际导弹的设想。

这项研究计划就是著名的“718工程”,洲际导弹型号是现在还依然在服役的“东风5号”。

东风-5B

1971年9月10日,经过科研人员不懈努力,东风5号基本型终于到了“地面发射实验阶段”,地面试验一旦成功,下一步就可以进行全射程实验了。

随着一声巨响,导弹升空,就在人们满心欢喜之时,意外发生了,在飞行中途,东风5号的二级发动机,竟然提前6秒关机了,以至于没有按照计划落到预定区域,第一次发射宣告失败。

1972年12月26日,东风5号第二次飞行试验开始了,结果还不如上一次,刚一点火,电爆管就发生了短路,发射任务再次失败。

1973年4月,导弹第三次发射,点火后43秒,导弹由于控制系统失控的原因,再次给科研人员泼了一盆凉水。

这反复的失败,并没有难倒我们的科研人员,他们不断的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夜以继日的对东风5号进行改进调整。

1978年10月5日,东风5号的第一枚遥测弹,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随后又6次高低弹道飞行测验,确保各方面没有问题之后,东风5号“全射程”飞行试验就此提上日程。

东风5号发射

这时,又一个问题出现了,想要进行8000到14000公里的全射程实验,仅在我们的国土之内是实现不了的,从内陆发射后,东风5号的弹着点,需要落到一处公海大洋上。

由于种种原因,满足这个条件的,当时只有太平洋,可是洲际导弹落在大洋上之后,想要得知完整的发射情况,就要顺利打捞上洲际导弹弹着区(也就是海上靶场)的数据舱。

要知道,洲际导弹的数据仓,和飞机上的黑匣子一样,记录了大量的数据,如果数据仓被抢走,那么发射任务也就基本等于失败了。

可是当时美国和苏联等海上强国对弹道导弹数据舱的抢夺如火如荼,我们那时候的海军被称为“黄水海军”,还没有走向深蓝,怎么在拥有先进舰艇和航母的美苏等国的眼皮子底下取走我们的数据舱,成了一个摆在众人面前的棘手问题。

可是时间不等人,就算再难,我们也要迎难而上。

首先就是“海上靶场”位置的选择,为了避免可能带来的麻烦,我们避开了国际航线和各个岛国的领海,选择了南太平洋一处较为理想的海域。

但是数据舱是“一块肥肉”,各国军舰都对它觊觎已久,为了进一步摸清“海上靶场”的情况,从1976年3月开始,一直到1978年10月,我国先后4次,派出3艘科考调查船组成的编队,对弹着点区域进行考察。

果然不出之前所料,进入公海不久之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频频派出飞机和军舰对我科考船进行邸近侦查,美军更是出动了包P-3b和P-3c在内的反潜巡逻机,在我科考船上方低空拍照侦察,低时只有100多米,甚至直接投放浮标声纳进行干扰,夜晚还对我海洋测量船进行灯光照射。

我海洋科考调查船忍辱负重,愣是先后4次远渡重洋,来到预定的“海上靶场”,掌握了大量的水文情况,并对敌人可能带来的干扰,进行了提前的了解和摸底。

远洋科考船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马不停蹄的为发射做着准备,为了保证发射时有足够的海上力量,提出了“718造舰计划”,准备建造一个特混舰队,走向深蓝。

1980年4月28日,由051型驱逐舰、“远望号”远洋测量船、福清级大型油水补给舰、大江级远洋打捞救生船、“向阳红10号”远洋调查船、远洋拖船等18艘当时我国最先进的舰船,组成3个编队,5000多人,从上海启航,浩浩荡荡奔赴万里之外的南太平洋,对洲际导弹进行警戒和打捞测量任务。

向阳红10号

由于沿途没有任何我们的海外基地,不能停靠修整,当时也没有像现在这种大型的综合补给船,为了顺利完成任务,我们的海军官兵,每人都准备了一个装着25公斤淡水的塑胶罐,解决饮水问题。

首次走向深蓝,走向大洋深处,全世界各个强国的海军,都在盯着我们看,他们对此产生了质疑,有的甚至在等着看我们的笑话,等着我们出洋相。

外军侦察机频频对我正在进行油料淡水补给的舰船进行拍照,面对如此挑衅,我编队中的4架“超黄蜂”舰载直升机迅速出击,把对方侦察机进行驱离。

这4艘我国的“超黄蜂”舰载直升机是首回执行这样的任务,他们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及时打捞上来数据舱,在航行途中,不断起飞降落,一次次的进行打捞演练。

“超黄蜂”舰载直升机

5月8日,舰队抵达赤道,往前一步就是南太平洋,为了纪念走向深蓝这个特殊的时刻,当特混舰队跨越赤道的那一刻,17门礼炮齐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战士们的眼泪不知不觉滑落到甲板上。

5月10日这天,我国向全世界宣告,将在5月12日至6月10日期间,从本土向南太平洋140海里直径的预定海域发射试验火箭,期间要求各国飞机船只不得进入上述海域。

5月12日晨,我海军3个编队早已在预定海域就位。

与此同时,预定海域外面,已经到处都是各国的飞机和军舰,行成了包围之势,不断对我方舰船进行干扰。

我多艘海军驱逐舰提前出发,在预定海域外进行警戒威慑,保护里面的打捞船、测量船和拖船不受影响。

但是由于预定海域在12号以后的这些日子,受接连不断的暴雨影响,原定于5月12号的发射任务,推迟到了18号。

就是这次推迟,让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军舰开始了“表演”。

天上,他们的飞机不断抵进观察,海面上,澳大利亚的GT203舰更是直接对我军舰咬住不放,水底下,至少2艘潜艇在来回游弋。

面对如此挑衅,我方也不示弱,直接对澳方军舰进行喊话驱离,并打捞上来5个声呐装置,但是澳方却并不搭理,依然我行我素。

这样下去,情况只会越来越糟,危机之下,指挥部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准备来一个调虎离山。

我方编队开始集结,驶往另一海域,外军以为他们的步步紧逼,让我方临时改变了落弹点,于是也在后面尾随而至。

周旋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军抓住时机,在对方放松警惕之时,迅速掉头,又全速驶向原来的预定海域,我12艘军舰立刻组成了3道防线,组织外军进入。

我国打捞编队

5月18日10时,东风5号顺利升空,飞向9000公里外的南太平洋,我测量船迅速投下多枚声呐,依靠数据舱落水后的冲击波信号,确定落水位置,以便在第一时间打捞。

可是面对这层层防御,有3艘军舰还是闯了进来,与此同时天上的2架侦察机和水下的1艘潜艇,对我打捞海域形成了立体监视,一旦数据舱落水,随时准备明抢。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野蛮行为,我导弹驱逐舰迎面冲了过去,挡住了敌舰的航行路线,并得到上级指示,如果对方胆敢对数据舱进行抢夺,万不得已时可以立即开火。

我海军106舰、131舰,分别看住澳大利亚的GT203和11驱逐舰,双方来回周旋了2个小时,澳方舰艇才撤离。

106号导弹驱逐舰

可是在关键时刻,新西兰已经撤离的“莫诺威号”舰,竟然偷偷下水了一艘自带的小艇,高速向弹着点驶来。

在这千钧一发之时,我108舰果断出击,直接把小艇上的艇员“请”上了我舰“热情招待”。

这时我方的2架直升机早已出动,为了提前到达,他们冒着被洲际导弹冲击波击毁的危险,提前高速飞向弹着点,此时2架美军EC-135导弹观测打捞机,也紧随其后追了过来。

179号遥测直升机在“远望号”测量船的引导下,及时捕捉到了东风5号的飞行信号,一路冲了过去。

10时30分,南太平洋的天空中如同一道闪电划过,东风5号的弹头直冲入大洋,瞬间一道60多层楼高,直径30米的水幕直冲蓝天,东风5号成功爆炸了,爆炸之前,数据舱提前和弹头分离,在降落伞的拉力下,缓缓落到水面,为了分辨位置而携带的染料,将一片海水染成了绿色。

这时,我编队几乎所有军舰和飞机,都向数据舱疾驰而来,172号直升机机长郭文才在收到179号测量直升机的坐标位置后,争分夺秒,全速飞向数据舱。

正在这关键时刻,前方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片积雨云,进入就很可能粉身碎骨,可是不进去,数据舱就会被外军抢走。

郭文才没有犹豫,直接冲进了积雨云,在风雨裹挟中艰难飞行,他不断下降高度,调整飞行角度,不到5分钟的时间,从1000米高空,降到了数据舱上方30米的位置。

这时,美军的两架EC-135也飞了过来,潜水员刘志友果断跳下飞机,对数据舱进行紧急打捞。

打捞数据舱

可是由于风浪太大,再加上数据舱上的气垫影响,刘志友根本无法抓住数据舱,刘志友灵机一动,掏出一把潜水刀,果断刺向气囊,在数据舱沉入水中的一瞬间,用手抓住了数据舱,仅用时5分20秒,成功返回机舱。两架美军172见此情景,只能无奈返航。

东风5号数据舱打捞上船

数据舱的成功打捞,标志着东风5号洲际导弹发射成功。从此,我们拥有了战略反击能力,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威慑。我国特混舰队经历了36天的远洋航行,其中和多国军舰飞机进行周旋,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顺利打捞上属于我们自己的数据舱,从此向远洋海军迈出了漂亮的一大步,走向了深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x0aGK2z.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